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正由点及面,由浅至深,在千行百业中落地生根。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建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产业实践,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在接受《通信产业报》与工业互联网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在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取得累累硕果。但李海花也表明,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要推动实现标识解析体系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已经由“夯基垒台”的起步期加速转入规模化应用落地阶段。作为工业互联网“基础中的基础”,李海花告诉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形成以“5+2”国家顶级节点为核心、上连国际根节点、下连二级节点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上线行业和区域二级节点344个,覆盖31个省(区、市)。二是标识应用已初见规模。标识应用融入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46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服务企业超过41万家,标识注册量突破4600亿,产业链供应链贯通效应逐步深化,产业生态持续繁荣,产业价值日益显现。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产业发展已从“建设”阶段转向“应用”阶段,推动标识的规模化应用成为标识产业发展的新课题。今年1月份,工信部等12部门发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标识解析体系未来三年的发展具体目标,加快推进标识的规模化应用。那么,标识规模化应用的界限该如何界定?李海花认为,可以从应用的范围、深度和水平三个维度理解。一是更大范围,标识解析覆盖行业、地市范围大幅拓展,服务企业数量显著上升。按照《贯通计划》)的目标,2026年,服务企业要达到50万家,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二是更深层次,标识应用渗透率全面提升,深度应用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三是更高水平,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重点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赋能作用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李海花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初步实现架构可控、设施可控、技术可控,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聚焦应用可控、生态可控。对此,她认为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推进机制方面,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为核心带动各部委及地方高效联动,并通过打造标识应用推进方阵,推动标识应用生态的培育和丰富。二是在产业应用方面,推动以标识解析贯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强化链上产业协同能力,并通过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风险监测评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三是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快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融合创新,推动标识解析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着力提升网络、软硬件、数据等的安全防护能力,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做大规模、作深应用仍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李海花看来,标识要实现规模化应用,现阶段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在全球尚属首例,与其适配的软硬件、公共服务等诸多环节仍处在发展“无人区”。二是贯通应用仍有堵点难点。标识解析数据标准化有待推进、数据认证机制仍需完善、支持数据互操作的标识中间件较少,导致异构数据难度大、效率低。三是应用推广任重道远。标识应用个性化强,既要与具体业务模式适配,又要与不同场景需求融合,还要结合复杂的工业技术工业系统,在千行百业的应用推广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而针对性上述难题,李海花认为,要推动实现标识解析体系的规模化应用,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培育健全标识产业生态。积极凝聚软硬件研发、二级节点建设服务、安全等领域企业和科研机构力量,推动标识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并依托标识大会、标识大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等活动,搭建产业沟通交流桥梁。二是要着力深化行业应用赋能。在行业、区域和领域侧协同发力,积极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普遍接入,并不断丰富标识应用场景,深化标识解析应用赋能效果。三是要持续加强国际推广。依托G20、金砖、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制,结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合作需求,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推动国际超级节点及服务建设,赋能原产地证核证、产品碳足迹追溯、跨境贸易金融等重要场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跨境流动和全球产业协同创新。
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做大规模、做深应用,实现标识贯通重点产业链,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李海花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趋势主要有六大方向。
一是标识赋能新型工业化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标识解析体系的规模化发展,标识将在面向先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力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二是标识数据质量加速提升,标识数据标准化持续推进。标识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枢纽,在加速工业数据循环,促进数据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应,未来标识也将在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方面面临更高要求。当前,为加速提升标识数据的质量,中国信通院正在联合产业各方建立标识数据“五个一”标准化推进路径,致力于为每一个行业打造一项编码标准、一项元数据标准、一本应用指南、一组数据工具、一套数据字典。三是主动标识载体技术将成为未来标识应用的重要着力点。主动标识载体具备联网通信功能,能够主动向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或标识数据应用平台等发起连接,而无需借助标识读写设备来触发,在实现数据可信采集、设备状态监测、身份互信互认、信息可信互享和工业安全互操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见,主动标识载体的应用比例将逐步增加,并成为未来标识应用的主要着力点。四是围绕分布式标识和算力标识的探索将进一步深化。在数据要素价值化背景下,作为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之一,分布式标识的跨平台、跨领域特性打破了传统数据流通的地域限制,为数据流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算力标识也能够有力支撑算力网络的调度对接,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算力资源调度、供需匹配、可信交易。未来,随着围绕分布式标识和算力标识探索的逐步增多,其也将在支持数据流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五是产品数字护照正式起航,引领全环节标识数据深度整合。产品数字护照诞生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服务支撑产业链数字化监管。产品数字护照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高度耦合,具有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的潜力。充分发挥现有数字基础设施作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数字护照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将成为下一步的重要发展方向。六是应用成效评估全面启动,鼓励跨企业深层次标识应用。现阶段,我国标识应用从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迈入企业应用成效深入探索时期。定期开展标识应用成效评估研究,将成为评估当前发展阶段、总结应用特点、判断未来趋势的重要手段,为我国标识解析基础设施建设和标识应用推广落地提供重要参考。
采写:王改静
编辑:改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