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统筹利用各方资源,深入开展无孔不入的反诈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防骗拒骗氛围。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旧遇到各式各样的欺诈骗局,通过心理学家分析,这些骗局大多是根据受害者的性格来设计的,普遍利用了心理学原理,通过对人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诈骗的目的。
1
欲望
“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欲望。追求欲望的另一面是寻求回报,这也是影响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充满诱惑的场景时,人们往往会失去理性。
王先生收到一条某航空公司发来的航班改签退票短信,承诺免费办理改签退票服务且补偿人民币300元。王先生拨通电话与之取得联系,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王先生操作完毕后发现其银行卡内的4999元钱被转走。
2
恐惧
恐惧是在网络欺诈活动中很容易被引发的一种情绪。例如在收到看起来像是管理机构发来的网络钓鱼邮件,警告由于侵犯版权导致帐户即将被关闭时。恐惧情绪将大幅减弱人们的思考能力,让人们轻易就忽略了充满明显语法错误的欺诈性文案,从而落入陷阱。
冒充公检法说你的账户洗黑钱;
冒充教育局说发放助学金;
冒充社保局人员说医保有问题。
3
信任
人们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会更加信任哪些熟悉的人或组织,例如服务提供商或朋友等。
近期,李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称其网上购买的图书出现异常,并发来异常截图情况,截图上留有淘宝客服技术支持人员的联系方式。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对方QQ号后,按照要求向对方缴纳保险费用、保证金等费用共计14909元人民币。
4
好奇心
网络犯罪分子会在网络钓鱼邮件中插入一些容易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内容,例如神秘的场景、猎奇的信息以及能够唤起受害者记忆的信息,从而激起受害者的兴趣。
如果您收到的电子邮件或短信激发起您的好奇心,此时应该谨慎点击文本中的链接或附件。
5
贪婪
贪婪很容易促使人们做出非理性的决定,网络犯罪分子还会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受害者的贪婪心理,比如分享超低价优惠信息、高额奖励、季节性庆祝活动等,可谓是防不胜防。
近期,李女士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息,内容为银行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234元,请点击进入网站查收,信以为真的李女士点击链接填写银行信息以及验证码后,发现被转走5000元。
防范建议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恐惧、贪婪或者冲动等情绪被突然地、极大地调动,同时又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时,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防范了,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处于什么场合,都要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落入了骗局。
1、不要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
2、不贪便宜。虽然网上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
3、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工具。在网上购物时要仔细查看、不嫌麻烦,首先看看卖家的信用值,商品的品质,货比三家,一定要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烦采取银行直接汇款的方式。
4、仔细甄别,严加防范。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一旦发现域名多了“后缀”或篡改了“字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要求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
5、如今在微信上测性格、运势等链接泛滥。这些链接通常会要求你提供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后台还会直接获取你的手机号码等信息;
6、尽量别“蹭网”,公共场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链接;
7、凡是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不要轻信,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你的财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要交给他人,特别是陌生人,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8、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9、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尤其是带附件的邮件或者声称中大奖的邮件。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