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85年3月,中国科协转发国家体改委批准成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前身是1962年6月成立的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同年,CCF容错计算专业学组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1987年,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自1987年在上海参加第二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起,我便开始参与容错计算专委会的学术活动。值此容错计算专委会成立40周年之际,我整理了自己珍藏的资料原件,回顾了过去38年间亲身经历的与容错计算专委会相关的诸多往事,倍感温馨与怀念。
结缘CCF容错计算专委会
我与CCF容错计算专委会的缘分,始于1987年春天。那时,我还是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怀着对中国科学院这一科学殿堂的向往,以及对科学家的崇高敬意,我联系了魏道政研究员(时任CCF容错计算学组组长,曾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申请1988年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他建议我先参加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那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120多位与会者讨论热烈,我收获颇丰,至今记忆犹新。
在会上,我认识了许多容错计算领域的知名学者(图1合影前排,排名不分先后):魏道政、陈廷槐、杨樱华、陈俊亮、闵应骅、杨孝宗、梁业伟、徐拾义、何成武、郦萌、盛运焕、刘家松、沈理、袁由光等。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离世,但其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于我们心间,亲切如昔。
图1 第二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代表合影(1987年10月)
20世纪90年代,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对委员的基本要求是具备副高职称。1993年8月,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杨芙清院士,曾任CCF副理事长),受聘为北京大学副教授,随后被增补为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图2中的聘书上有时任专委会秘书长闵应骅的手迹。
图2 1993年CCF容错计算专委会委员聘书
1999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经时任专委会主任闵应骅提名,我当选为第四届秘书长;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换届选举中,我又当选为第五届副主任兼秘书长;2007年及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专委会换届选举中,我连续当选第六届和第七届专委会主任。这两次选举均在CCF特派员的监督下以差额方式进行。
参与创办中国测试学术会议(CTC)
1999年10月,我刚担任CCF容错计算专委会秘书长,便满怀热情地希望为专委会多做实事。首先萌生的想法,是创办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计划自2000年起逢双年召开,与逢单年召开的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形成互补,使专委会每年都能组织一场全国性学术会议)。这一建议在换届会议上获得专委会批准。我代表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多次与中国电子学会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自动测试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测试分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将原先分别召开的全国测试与故障诊断会议、全国集成电路测试学术年会和中国国际VXI技术大会合并,联合举办中国测试学术会议(China Test Conference, CTC)。首届会议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测试技术”为主题(本人担任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与董宗光、李忠诚、宫云战等合作),2000年10月在北京顺利召开(图3),取得圆满成功。
图3 首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代表合影
衔接IEEE国际测试学术会议(ITC)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测试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Test Conference, ITC)创办于1970年,是IEEE计算机学会(IEEE CS)测试技术委员会(Test Technology Technical Council, TTTC)的旗舰会议。
加强CCF容错计算专委会与IEEE CS下属专业委员会的联系,是CCF一直鼓励各专委会开展的外联工作。将CCF CTC与IEEE ITC联系起来,是我自1999年担任CCF容错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参与创办CTC以来的重要目标。
2018年,第十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成功召开。IEEE CS TTTC主席叶尔凡特·佐里安(Yervant Zorian)莅临大会,并在《IEEE计算机设计与测试》(IEEE Design & Test of Computers)杂志撰文介绍CTC(见图4)。
图4 IEEE Design & Test of Computers第36卷第6期报道CTC
2019年,正值IEEE ITC创办50周年,其全球论坛(Global Forum)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我通过竞选担任IEEE CS TTTC副主席(2019—2025年),成为TTTC历史上首位担任该职务的亚洲学者。
致敬容错计算领域老一辈科学家
进入21世纪,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容错计算领域的学科奠基人与早期开拓者,都陆续退居二线。为表彰他们当中为本领域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我在担任CCF容错计算专委会主任期间,提议设立“CCF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经与CCF总部多次沟通,这一奖项最终获得批准。
2015年9月,CCF容错计算专委会遴选出四位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学者——魏道政、闵应骅、杨孝宗、徐拾义,授予他们CCF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奖项得到浪潮集团赞助)。时任CCF秘书长杜子德专程赴上海出席颁奖仪式(见图5)。
图5 2015年9月颁发首届CCF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
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纸短情长,尚有无数动人瞬间难以一一尽述。更多珍贵记忆,惟深藏于心,以为永久纪念。
后记:CCF是计算机领域科技工作者之家。37年前,我的博士生导师魏道政(首届CCF容错计算专委会主任,2019年获CCF终身成就奖)引领我步入CCF的学术圈,从参与学术会议到组织学术会议,我从一名学生逐渐成长为学者。我在CCF容错计算专委会的任职,从委员到秘书长、专委会主任,再到资深委员,持续服务容错计算学术共同体。自2001年起,我开始培养博士生,也如魏老师当年引导我一般,带领他们走进CCF的学术圈,参与CCF容错计算专委会的学术活动及专委会协办的亚洲测试学术会议(ATS)等国际学术会议。我的博士生韩银和(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也曾担任CCF容错计算专委会主任(2020—2023年)。四十年来,三代学者见证了CCF容错计算专委会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成长。衷心祝愿CCF容错计算专委会越办越好!
李晓维
CCF会士,曾任容错计算专委会第4届秘书长、第5届副主任兼秘书长、第6~7届主任,第10届CCF常务理事、第12届CCF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可测试性设计和高可靠性设计。[email protected]
更多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