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深度融入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决策流程时,它早已从“辅助对话工具”演变为企业的“智能业务中枢”。大模型不仅能接触企业的业务订单数据、企业知识管理数据,甚至还可能处理敏感的用户身份信息。而其所汇聚的海量数据,因其极高的商业价值,正成为网络攻击者的重点目标。
面对这场智能与风险的赛跑,碎片化的安全措施难以应对AI全生命周期的复杂风险。在此背景下,阿里云通过AI全栈安全能力,以合规的云基础设施和通义大模型为基础,覆盖AI应用从开发、部署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AI时代的企业创新筑牢坚实可靠的云安全底座。
在这一框架中,数据保护被置于核心位置。
在传统云计算阶段,阿里云就始终坚持保障客户数据在存储、计算和传输全过程中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如今,这套成熟的数据保护体系已全面延伸至AI场景。
阿里云构建了全链路的数据保护体系——从原始数据输入、模型训练到最终的AI应用运行,每个关键环节都内嵌多层安全功能,确保企业的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始终安全、合规、可管可控。
阿里云AI全栈安全框架
大模型应用中往往会存储大量敏感数据,例如:用于模型微调的业务数据、用户与大模型的对话记录、RAG知识库中的企业文档等。一旦存储系统被入侵或备份数据意外泄露,就可能导致客户隐私外泄、商业机密暴露。阿里云提供存储加密功能,确保静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始终处于保护状态。
用户向大模型输入指令,会通过应用后端调用大模型服务进行推理,推理结果再经由应用后端返回给用户。在这一过程中的数据传输链路若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其中的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公司数据等)就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泄漏,造成损失。
针对这一场景,阿里云提供按需适配的安全传输方案:
大模型在推理过程中,如果数据以明文加载至内存,就会暴露在运行环境中。攻击者一旦通过容器逃逸、侧信道攻击、越权等手段侵入计算节点,可能直接窃取客户交易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
针对运行时风险,一方面,阿里云大模型服务通过安全容器技术,确保模型微调、推理服务等均在独立的安全容器中执行,有效杜绝越权访问和横向渗透风险。另一方面,借助可信计算和机密计算能力,能够实现可信环境的度量、保护和验证,确保数据在计算过程中始终处于加密状态,有效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除在数据存储、传输、使用各环节实施加密外,阿里云还通过租户隔离的架构设计,与审计工具记录每一次操作记录,这样就构建端到端的AI安全保障。
独立运行环境
基于成熟的AI基础设施,阿里云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隔离保障,确保每个租户的大模型应用运行在独立的环境中,不同租户间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严格隔离,不会互相干扰。
行为全程可追溯
依托阿里云日志与审计服务,确保了平台上任何操作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谁在什么时候调用了模型,访问了数据,修改了配置,全部记录在案,随时可查。
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进程中,阿里云依托云基础设施的严格隔离能力,在数据存储、传输、使用的全链路构建了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支持客户全程掌控密钥、实现操作可审计与行为可溯源。
全链路数据保护
这不仅是技术的承诺,更是对信任的坚守——我们深知,数据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安全是智能时代的基石。阿里云将持续以可信、可靠、可控的技术底座,赋能千行百业在AI浪潮中稳健前行,让每一次调用都安心,每一次创新都无畏。
阿里云安全
国际领先的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方,零信任SASE、数据安全、流量安全等8大安全域百余项核心能力,助力百行百业在云上构建生于云架构,具备高度一体化、智能化、自我进化特征的原生安全保护体系。阿里云安全能力获权威机构认可:在2023年Forrester《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原生安全Wave™》报告中,阿里云荣升强劲表现者象限,容器安全等标准中获得最高分;在IDC《中国公有云网络安全即服务市场份额,2022》报告中,阿里云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在Gartner®发布的网络防火墙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Network Firewalls,2022》中,阿里云连续2年进入“挑战者”象限。云原生安全技术的引领探索和实践者,通过安全能力与云紧耦合,实现双向技术的变革式突破,安全能效数倍提升,高弹高可用、稳定与协同;云服务内置天然免疫基因,与用户一起共同守护云上数字原生世界安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