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雪球出品的投资类专业栏目《方略》第三季发布了一期重磅访谈,雪球创始人方三文远赴美国加州,与传奇投资人段永平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话。
这场访谈于 2025 年 10 月 16 日进行,内容覆盖了段永平的人生经历、企业经营、投资逻辑乃至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几乎是对其投资与生活的一次完整复盘。在对话中,“很难”出现了 29 次,“看懂”出现了 12 次,“犯错”出现了 10 次。
这些高频词的背后,是他一以贯之的思考方式,尤其是那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他本人也坦言,能真正“看懂”这句话的人,可能不到 1%。
本文将访谈内容重新梳理,按主题归纳,带您深入了解段永平的“本分”世界观。
📈 投资的“本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段永平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他坦言,自己是在退休后搬到加州,为了找点事情做才开始研究投资。他看不懂图表和K线,直到看到巴菲特的这句话,才豁然开朗。
简单,但不容易
他认为投资很简单,但同时又很不容易。
- 简单
在于:你必须看懂公司,看懂它的生意,并看懂它未来的现金流。 - 不容易
在于:大部分公司都很难被看懂。
段永平直言,对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能有 1% 的人真正懂就了不起了,而能做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他判断是否“懂”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还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你真的懂了,你就不会天天去预测市场涨跌。
当然,他补充说,“不懂”不等于不挣钱。在投资中,闭着眼睛买,也有一半的人能挣钱。但如果想实现可复制的成功,理解是唯一的路径。
安全边际的真正含义
对于“安全边际”,段永平有着和市场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巴菲特所说的安全边际,不是指股价有多便宜,而是指你对这家公司有多懂。
他警告说:“便宜的东西可以更便宜”。只有“懂”,才能构筑真正的安全感。
20 个孔的打孔机
巴菲特曾说,一辈子投资最好只有 20 个孔的打孔机。段永平表示,他自己“应该还没有”打满 20 个孔。
他细数了自己真正下过重注的投资:最早的网易,为了买阿里而投的雅虎,后来的苹果、茅台、腾讯。通用电气(GE)也投过,但他现在认为那是个错误。拼多多算是一个特殊的早期投资。谷歌并没有真正下过重注。
算下来,他认为自己可能只用了“小 10 个孔”。
当被问及是否有不满意的“孔”时,他表示这在逻辑上不成立。因为“你不满意,你赶紧就跑了,它就已经不在你孔那里了”。
🧐 “懂”的艺术:如何看懂一家公司
既然“懂”是投资的核心,那么段永平是如何“看懂”一家公司的呢?他坦言,自己做企业出身,看懂别人的生意相对容易,但他也“懂不了太多的生意”。他认为自己比较懂的公司是苹果、腾讯和茅台。
网易:来自行业内部的洞察
段永平投资网易时,具备几个关键优势:
- 懂行业
:他自己就是做游戏出身的,非常懂游戏。 - 懂团队
:他和网易的游戏团队聊过,认为他们是一帮真正热爱游戏的人。 - 懂模式
:他认为网易的商业模式很有道理。 - 懂时机
:当时网易的现金比市值还高,市场极度恐慌。
于是他满仓买入,6 个月涨了 20 倍。但他也反思,如果当时真的“完全看懂”,就应该把整个网易买下来,而不是后来又卖掉了。
他也借此提到了“保持理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能在那时拿住,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那些钱对他来说占比不大。“如果我只有那么多钱,我还真保不住可能卖掉。”
苹果:看懂文化与用户的胜利
段永平在 2011 年开始投资苹果。他认为苹果的商业模式(一半硬件一半软件)在当时已经非常清晰。作为业内人士,他能看见这个趋势。
更重要的是他对苹果企业文化的判断。他认为苹果的用户导向做得非常好,非常在乎用户体验,想得很长远。
基于对“用户导向”文化的理解,他曾做出两个关键判断:
- 大屏手机
:他笃定苹果一定会出大屏手机,因为这是用户需求。尽管苹果“扛了三年”,他认为这是库克犯的一个大错,但最终还是会回归用户需求。 - 苹果汽车
:十多年前,市场热炒苹果造车,段永平却一直坚信他们“绝不会有这个电动车”。他的逻辑不是技术,而是苹果无法在汽车上提供足够的差异化价值。直到最近,他才从苹果店老板那里得知,苹果确实曾为卖车改造过店面,但后来又改了回来。
通用电气(GE):一个“挣了钱的错误”
段永平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时买过通用电气,也挣到了钱。但他现在坚称那是一个错误。
他反思,自己当时受到了杰克·韦尔奇的影响,但始终没有看懂 GE 的商业模式。他曾经很喜欢 GE 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对“诚信”的强调。但后来,当他发现这句话从 GE 的主页上消失时,他就决定卖出了。
他总结道:“犯错误有时候也是会挣钱的”。这个投资不符合他后来坚持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双重过滤器,因此即便盈利也是错误。
茅台:不变就是最好的“文化”
在段永平看来,白酒分为两种:茅台和其他。他认为茅台的核心壁垒在于其独特的口味,以及目标消费者对这种口味的长期认同。
对于茅台,他认为“国营企业”的身份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在这种体制下,“规矩不太有人敢改”,太多人盯着。这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茅台最核心的品质标准和口味不被随意更改。
当谈到 2021 年 2600 元高位的茅台时,他坦承“可想卖了”。但最终让他没有卖出的,是机会成本的考量。“我卖了以后我买什么?”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更便宜、更值得买的标的。
他强调,投资不能事后诸葛亮。那些在 2600 元卖掉的人,很可能买了别的,结果亏得更多。而他拿着茅台,至少还有股息。他直言:“一个股票,你要是扛不住掉 50%,你就不应该买。”
他澄清,“长期持有”是一种意向,而不是僵化的教条。投资永远要计算机会成本,如果发现一个你真正看懂的、回报更好的公司,你就应该换仓。
特斯拉:不和“不喜欢的人”做朋友
段永平承认马斯克很厉害,尤其是 SpaceX 和星链。但他从个人角度“不是很喜欢这个人的品行”。
他的投资观是:“你投资实际上是在跟他做朋友,我不想跟他做朋友,哪怕给我钱我也不干。”
此外,他也对电动车生意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电动车比汽油车更简单,差异化很小,最后一定会陷入价格战。他断言,现在看到的电动车品牌“大部分都会死掉”。
🎯 经营的“不为”:企业与人生的智慧
段永平的投资哲学,与其企业经营理念一脉相承。
“不为清单”与“做对的事情”
段永平在大学三年级时,被德鲁克的一句话——“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深深触动。这成为他“本分”文化的思想源头。
他强调,凡事花五秒钟想一下“这是不是件对的事情”,会省掉一辈子的麻烦。在步步高,如果一件事感觉“不对”,他们会很容易停止,而不是只考虑“有没有钱挣”。
步步高有一份“不为清单”(Not-to-do list),是通过“血的教训”一条条加上去的。例如,他们“不做代工”。他曾对郭台铭说,“我要做代工,打不过你对不对?” 这不是说道德问题,而是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
他引用了一句在雪球上写过的话:“人们关心的是我们做过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三十年下来,差别就在于“少犯的那些错误”。
信任与放权:从小霸王到步步高
他回忆,离开小霸王并非因为利益,而是因为信任问题。最初承诺的股份不断被稀释,让他意识到契约精神的缺失。
因此,在创办步步高(BBK)时,他从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他很早就从 CEO 的位置上退下,在公司只扮演顾问角色。他认为,CEO 做的决定就是他们做的决定,结果也由他们自己承受。
当沈炜决定要做功能机时,段永平是反对的,但他尊重了 CEO 的决定。沈炜说服他的理由是:手机是个性化很强的产品,他们可以做出差异化。
后来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时,公司遭遇了巨大危机。由于误判了功能机市场崩塌的速度,公司现金流一度非常紧张。段永平当时回去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要倒的话,不要倒得太难看”,不能让供应商和员工吃亏。
文化的“北斗星”
段永平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指引。
- 企业文化是“选择”出来的
:你找到那些认同你文化的人。价值观不认同,是没法一起干的。 - 文化好的公司也会犯错
:但文化像一个“北斗星”,能指引它最终走回正道。 - 文化失败的案例(诺基亚与松下)
:他批评诺基亚太注重市场占有率,不注重用户,才做出了“弱智”的 E71,并且拒绝了安卓。他曾想与松下合作,但发现对方极度官僚。松下社长告诉他,做决策时要想“松下老人站在我背后会怎么想”。段永平认为这“完蛋了”,企业应该看用户,而不是看“倒后镜”。
👨👩👧👦 理性的边界:从育儿到人生
段永平将他对“理性”的思考,从投资延伸到了家庭教育。他认为,人很难保持理性,而缺乏安全感是导致非理性的重要原因。
育儿的核心:给予安全感
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不太管他,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让他从小就习惯自己做决策,这给予了他充足的安全感。
因此,他认为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孩子增加安全感。
所有降低安全感的事情都不该做,比如打骂和呵斥。他认为,父母的言行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事:“你骂他就是教他骂人;你打他就是教他将来可以打孩子”。他坦承自己也打过孩子一次,发现完全不管用后,立刻向儿子道歉,并承诺永远不再打他。
人生的底色:“胸无大志”
无论是童年、少年还是现在,段永平都形容自己“胸无大志”。他从没想过非要成就什么大事,只是想“过好小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认为成功是“本末倒置”的结果。不是因为成功了才这么说,而是因为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会很认真地做,最后才做好了。他现在的愿望,依然是过好每一天。
🔮 未来的世界:AI、机会与建议
AI:一场必至的工业革命
段永平认为,AI 肯定是一场工业革命,但泡沫也会随之而来。AI 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在量级上(可能是一万个量级)的飞跃。
他认为 AI 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例如他现在研究一家新公司,通过 AI 提问,半小时就能有大致了解。
AI 对投资的“降维打击”
段永平提出了一个鲜明观点:AI 对不同投资者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
- 对于“炒股的人”(Traders)
:AI 是“很危险的”。因为量化基金和 AI 算法的速度和纪律性,是散户无法比拟的。想通过看图看线炒股赚钱的人,“就是铁铁的韭菜”。 - 对于“投资的人”(Investors)
:AI“没有影响”。因为 AI 无法取代“买入并持有”的决策。AI 收割不了他,因为他买了茅台就拿着不动。
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段永平对普通人的投资建议非常明确:
- 不要炒股
:他强调炒股是很难赚钱的,80% 的散户在牛熊市都亏钱。现在有了 AI 和量化基金,散户更没有机会。 - 投资必须“懂”
:如果你不懂企业,就不要碰。 - 不懂就买指数
:如果真的不懂,最好的办法就是买标普 500 指数或伯克希尔·哈撒韦。
他总结道,投资就是投资,跟你是什么人没有关系。你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于《雪球》:方三文对话段永平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