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军队、政府机关、科研军工单位等重要涉密会议场所的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尤其是在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中。常规的防护手段如手机检测门、手机信号屏蔽器、便携式电磁检测设备等,因各自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给涉密会议保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应用来发现和定位手机无线信号,同时也包括WiFi、蓝牙等无线信号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定位,不仅解决“有没有”,还要解决“在哪里”,甚至做到了“找到可疑信号是谁”的最终用户要求,还要实现涉密会议保障更精准、更安全的信号管理目标。
基于现有的涉密会议现场安全保障工作中,仅通过在会议室外设置手机柜和提醒标志,部署手机检测门、手机信号屏蔽器,使用便携式电磁检测设备等方式,技术防护能力不足,警示作用非常有限。大部分情况下更依赖参会人员的自觉性,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管控。因此,涉密会议场景下亟需一套能简单快速检测会议室内违规携带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的手机精准定位系统,以保障会议的安全。
中孚信息电磁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方案,锚定“保障电磁空间安全、防范窃泄密风险、强化早期预警能力”核心目标,聚焦重大活动会议保障与重要场所常态化监测两大场景,整合“硬件 + 软件 + 服务”一体化能力,构建“多维监测 - 实时预警 - 全时运营”防护格局。同时提前刻画会场电磁环境基线,依托预警模型精准识别潜在违规无线设备,实现“会前预警排查、会中实时阻断”,为活动期间的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一、总体架构
遵循“感知-传输交换-功能-应用”四层技术架构,识别分析涉密场所的电磁信号,掌握场所电磁环境信息,根据场所保密管理要求和电磁环境情况设置监测策略,分析发现违规异常信号,及时进行现场定位、核实处置,消除窃泄密风险,构建端到端电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各环节协同高效、安全可靠,层级间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无缝流转。
01
感知层
通过电磁信号保密监测器(按需配置时钟同步设备),监测各类无线信号,采集频谱信号、移动通信信号、WiFi信号、蓝牙信号等无线电磁信号,并通过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电磁监测处置系统;接收电磁监测处置系统下发的信号监测策略,根据监测策略扫描监测场所电磁频谱,进行电磁信号采集,上报电磁监测数据。
02
传输交换层
电磁监测处置系统向涉密场所部署的电磁信号保密监测器下发策略指令,并接收上报的监测数据;支持对各类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
(1)数据汇接:支持电磁信号保密监测器上报的监测数据、告警数据、状态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汇接处理;
(2)数据传输交换:支持电磁信号保密监测器上报数据的接入,监测任务和指令数据的下发,接收时钟同步数据;
(3)数据存储:支持对监测数据、告警数据、状态数据、研判数据、处置数据、策略数据等各类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03
功能层
围绕电磁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驻地值守、任务管理、告警管理、信号分析、策略管理、系统管理(包括场所、设备管理等)、知识库管理、基础管理、系统审计等场所监测能力。
04
应用层
基于感知层、传输交换层及功能层提供的基础能力,全面支撑场所内电磁环境刻画、异常信号监测、事件研判处置、设备联动等业务流程。
二、关键技术
1、多维电磁指纹库技术
构建基于时域、频域、调制域的电磁指纹库,预置典型窃密设备与违规信号特征模板,涵盖低功率窃听器、钓鱼WiFi、伪基站等信号类型。通过持续机器学习丰富库数据,可自动匹配未知信号特征,精准识别伪装设备,在重大会议保障中,对违规无线设备识别准确率达到优异水平。
2、移动终端精准分析技术
针对4G-TDD/FDD/5G-TDD/FDD移动终端上行信号,采用专用算法提取信号调制参数、频段特征,区分正常通信与违规传输行为,快速识别未授权带入会场的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大幅提升处置响应时效。
3、多节点协同定位技术
结合多节点协同定位技术定位算法,依托时钟同步设备提供的精准时间基准,多监测点数据协同分析,实现异常信号米级定位,快速锁定窃密设备物理位置,减少人工排查时间与成本。
4、智能联动处置技术
本方案可与便携式窃听窃视检测仪、非线性结点探测器等单兵检测设备联动实现信号精准定位、报告统一输出;与无线信号屏蔽器等屏蔽设备联动,构建“告警-研判-处置”自动化联动机制,异常信号触发告警后,系统自动下发指令至屏蔽设备,仅对违规频段实施定向屏蔽,避免影响应急通信与正常业务链路,对正常通信的干扰率控制在极低水平。
5、异常信号检测技术
融合频谱信号知识库与终端指纹库构建智能监测预警模型,针对移动终端违规使用、无线办公设备异常传输、无线窃听窃照等失泄密风险,精准识别潜在异常信号。同时关联失泄密内容(如音视频、IQ数据)检测能力,实现风险事件快速识别与初步判定,为后续异常信号定位、联动处置提供精准目标。
三、应用价值
1、保障重要场所长效安全
实现涉密场所7×24小时电磁安全监测,全面捕获常态化信号与瞬时低功率信号。某省级涉密单位部署后,成功发现多台违规智能设备与伪装窃听器,实现电磁安全事件零发生,为核心电磁空间安全筑牢“无形防线”。
2、提升处置与决策效率
异常信号从发现到处置的耗时大幅缩短,相比传统人工流程效率显著提升;电磁空间态势可视化展示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某重大活动保障中,基于态势数据快速调整监测策略,风险处置准确率提升至高水平。
3、优化资源与成本投入
无人值守长时监测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设备兼容现有保密体系,无需重复建设即可接入,降低合规整改成本。某军工单位应用后,运维资源更聚焦核心安全工作。
4、落实安全防护责任
方案严格符合国家保密技术标准与政策要求,具备完整的监测、处置、溯源流程与日志记录,实现“风险可追溯、责任可落实”。在多起重大会议保障中,通过完整的事件处置台账,助力相关单位顺利通过安全检查,落实保密主体责任。
中孚信息电磁空间安全监测预警方案依托“感知-传输交换-功能-应用”四层架构,以五大核心技术为支撑,将持续深化“AI+电磁监测预警”技术融合,进一步提升威胁预警、多域协同能力,推动电磁安全防护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御”升级。未来,随着电磁威胁形态的不断演变,唯有持续深耕监测技术的精准度、强化防护体系的适配性,才能真正构建起“感知无盲区、防护无漏洞” 的电磁安全屏障。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