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日前,上海奉贤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任某、王某等人依法提起公诉,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全链条打击此类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
A房地产经纪公司接到多名客户反映,称有不明身份的房产中介打电话要求看房,严重干扰其正常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A公司了解发现,某二手网络交易平台有多家网店公然售卖A公司挂牌房源的业主联系方式,标价有199元、300元不等。公司的独家房源信息竟遭外泄?
为核实信息真伪,A公司以400元下单购买,并按照卖家提示,提供了某房产在A公司官网上的网址链接,卖家很快便发来了房东电话。经比对,该号码与公司系统登记的电话完全一致。
A公司随即报警。经排查,公安机关锁定了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内鬼”任某,并在外省市将其抓获。
经查,任某是A公司客服人员,具有查询公司内部房源、房源维护人员、通话记录等信息的权限,他利用职位便利,将房东个人信息变成了自己的“摇钱树”。任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所谓的“独家房源信息”,待买家明确房源需求后,便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查询房东电话号码,以每条100-500元不等的高价出售。经审查,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任某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共获利102万余元。
向任某非法购买这些信息的又是谁?用于何处?检察机关循线深挖,发现了一条以任某为源头,自行发展而成的分销转卖房源信息的犯罪链。这些加价转卖的犯罪嫌疑人均有房地产销售中介从业经历,王某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初,房屋中介王某通过任某购买了几次A公司的房源信息,用于拓宽客源渠道。见任某的行为能够轻易牟取暴利,王某不由心动。“这个来钱快,我从任某那买来信息,再加点钱转卖出去,就可以轻松赚取差价。”据王某供述,他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账号发布“A公司找房数据,业主电话,更多私聊”等广告和产品链接,如有客户咨询购买房源信息,便让对方提供该房源在A公司网站上的链接,后将从任某处购买查询到的房东电话转卖给下家,赚取差价,涉案金额1万余元。
如此转卖牟利的不只王某一人。奉贤区检察院经查证,田某、赵某、宋某等11人(均另案处理)采用上述相同的手法倒卖房东信息,涉案金额总计高达101万余元。奉贤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任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5年6月27日,奉贤区检察院依法对任某提起公诉。2025年5月至8月,奉贤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陆续对王某等11人提起公诉,实现对利用职务便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的全面打击。
信息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对犯罪行为的双重制裁。
任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造成众多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奉贤区检察院依法对任某、王某等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令对其侵害众多公民个人信息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据悉,今年以来,奉贤区检察院共对12件39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有力震慑犯罪的同时也起到精准有效的以案普法效果,切实维护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公众合法权益。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