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安服】方案·第4篇
一. 方案背景概述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运营商云平台承载了政务、医疗、金融、工业等各类关键业务系统,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和网络攻击手段也日益复杂多样,公有云环境通常采用多形态混合架构,整合了虚拟化平台、容器集群、传统网络设备和云原生服务,这种复杂性带来了更大的攻击面和安全风险。与传统企业云不同,运营商云需要同时满足国家合规要求(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行业监管规定(如电信行业安全标准)和客户数据保护需求(如用户通信隐私)。既需满足公共云服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需确保通信网络和数据传输的高度可靠与安全。
云安全测试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山石网科安服体系综合考虑运营商云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合规要求的复杂性,通过系统化的渗透测试、漏洞评估和安全验证,主动发现云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强化整体安全防御能力,涵盖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全方位安全评估,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保密性。在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持续性的安全测试和常态化的安全评估已成为运营商云平台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测试服务方法
山石网科针对运营商云安全测试服务框架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方法,以适应运营商企业复杂多变的云环境,全面评估云环境的安全性,主要包括配置基线检查、漏洞管理、应急响应、攻击面管理、云原生与DevSecOps流程测试。
安全测评体系:基于等保2.0和运营商行业标准,建立包括IaaS、PaaS、SaaS各个层级,覆盖物理环境、通信网络、区域边界、计算环境和管理中心的全面测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安全技术测试和安全管理评估两个方面,确保技术与管理的协同作用。
多种技术结合:通过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DAST) 和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IAST)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开发阶段到生产运行阶段的全面测试。
威胁情报集成:利用运营商独特的网络流量数据和全球安全威胁情报,增强测试的针对性和预见性。结合ATT&CK框架和运营商行业常见的攻击手法,模拟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检验云环境的实际防护能力。
流程规范管理: 全流程遵循国内外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所有测试活动均在合法授权范围内进行,明确测试范围和时间窗口。建立"发现-修复-验证-预防"的闭环安全管理流程,确保发现的安全漏洞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并通过根本原因分析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确保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风险优先导向: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优先处理可能对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安全漏洞。采用CVSS(通用漏洞评分系统)和运营商业务影响矩阵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评估风险等级,确保高风险漏洞得到优先处理和有效修复。
最小影响原则:所有测试活动应在业务低峰期进行(如凌晨1:00-6:00),并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测试意外影响业务时能够快速恢复。采用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尽量避免对生产环境造成干扰。明确应急联系人和处理流程,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
三、测试服务流程
山石网科云安全测试遵循结构化流程,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形成持续安全测试机制:
需求沟通→方案制定→合同授权→信息收集→测试实施→报告输出→加固修复→复测验证→验收汇报→持续改进
四、服务成果交付
测试完成后将提供各类详细报告,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所有报告均遵循最小知情原则,确保敏感信息安全,同时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于理解和修复漏洞。
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可能有不同的交付文件,例如:《云安全测试计划书》、《安全服务执行摘要》《云安全技术测试报告》、《云安全风险复测报告》、《云安全漏洞修复指南》、《年度云安全态势总结与建议》等。
五、安全服务价值
风险可视管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全方位安全风险,重点覆盖OWASP Top 10和CSA Top 10云安全威胁,将不可见的安全威胁转化为可度量、可管理的安全风险。
满足合规保障:满足国内外合规要求和行业监管要求,确保云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包括GDPR、CCPA、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以及PCI DSS支付行业安全标准。避免因安全事件导致的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失,增强客户信任。
业务韧性提升:通过模拟真实攻击技术,帮助甲方识别各类业务风险,优先处理高危漏洞,降低被攻击概率,确保业务连续可用,保护企业核心数字资产。
安全成本优化:评估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各类安全产品的实际防护效果。早期发现安全问题可以大幅降低修复成本,避免安全事件导致的巨额损失和品牌价值下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