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辰大海”,似乎在德克萨斯州的宽阔马路上撞得七零八落。
曾几何时,加州是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应许之地”,但如今,德州的奥斯汀正成为新的“淘金热土”。这里不仅有更宽松的监管环境,还有宽阔笔直的道路和常年晴好的天气。这片“孤星之州”吸引了Waymo和Zoox等头部玩家纷纷入驻,而今年夏天,一个最受瞩目的名字也加入了这场牌局——特斯拉。
然而,特斯拉的德州首秀,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开局不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奥斯汀首日:一日三撞的“见面礼”
根据《福布斯》专栏作家Brad Templeton挖出的特斯拉碰撞报告,这家电动汽车巨头在7月1日,也就是其在奥斯汀测试的第一天,就“喜提”了三起碰撞事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7月下旬那场不甚乐观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到那时为止,特斯拉在德州的测试里程仅仅跑了区区7000英里(约1.1万公里)。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不妨让数据说话。
作为行业标杆,谷歌旗下的Waymo在行驶了惊人的5000万英里(约8000万公里)后,记录了60起碰撞事故。如今Waymo的总里程已超过9600万英里。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Waymo的事故率比特斯拉低了整整两个数量级。
当然,特斯拉的粉丝可能会辩解。在这三起事故中,有两起是Model Y被后车追尾,至少其中一起几乎可以肯定不是特斯拉的责任。
但第三起事故,则让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一辆载有安全员的Model Y,在低速行驶中,径直撞上了一个静止的物体,并导致了一起轻微的人员受伤。Templeton还指出,实际上还有第四起发生在停车场的碰撞,由于地点原因并未上报。遗憾的是,出于你懂的原因,特斯拉将报告中的大部分关键细节都涂黑隐去了。
“纯视觉”的原罪?
事故频发背后,直指特斯拉那个饱受争议的技术路线——特立独行的“纯视觉方案”。
与几乎所有其他自动驾驶开发者都不同,Waymo、Cruise等公司都采用的是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和毫米波雷达相融合的多传感器方案。这种方案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冗余和互补,来确保系统对周围环境感知的绝对可靠。
而马斯克则坚信,人类仅靠双眼就能驾驶,那么汽车也应该可以。基于这个“第一性原理”,特斯拉砍掉了雷达,完全依赖少数几个单目摄像头进行环境感知和决策。这种方案成本更低,但也被业界广泛质疑其在恶劣天气、光线突变以及对静态障碍物识别等场景下的可靠性。
奥斯汀的这记“当头棒喝”,似乎正在印证外界的担忧。
FSD还只是“辅助驾驶”
在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一个被马斯克和特斯拉“模糊化”了近十年的概念:特斯拉所谓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
它本质上是一个L2级别的部分自动驾驶系统,官方术语叫“高级辅助驾驶”。这意味着,人类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供态势感知,并对车辆的所有行为负最终责任——包括避免撞上任何东西。
然而,近十年来,马斯克一直在公开场合宣称FSD有能力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横穿美国。尽管特斯拉从未公开演示过这一“壮举”,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无数拥趸心中的“信仰”。
信仰终究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就在最近,两位特斯拉车主似乎想替马斯克完成这个心愿。他们计划驾驶一辆ModelY,全程开启FSD,从洛杉矶一路开到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
至少,计划是这样的。
现实是,他们的“伟大征程”在仅仅出发了60英里(约96公里)后就戛然而止,车辆撞上了路面上的异物,导致悬挂系统损坏。
从奥斯汀测试场的一日三撞,到车主横穿美国梦的破碎,残酷的现实已经戳破特斯拉FSD被精心包装了多年的营销泡沫。对于马斯克而言,通往真正自动驾驶的道路,显然比从德州到火星还要遥远和艰险。问题是,在抵达终点之前,这个激进的“纯视觉”赌局,还要让多少用户来买单?
^
相 关 阅 读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