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若文章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2025年9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2025第四届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围绕“破局美欧网络弹性铁幕”,从背景、理论局限、美欧战略及中国方案四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浅出地解答“为何破局”与“如何破局”。邬江兴院士指出,当下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面临多重困境:- 一是多重安全威胁交织成“新域新质安全问题”。涵盖传统功能安全、经典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且存在物理失效随机性、软件失效不确定性、网络攻击人为性、受信人执行环境缺位、AI安全威胁泛化等问题。
- 二是传统技术失效。经典反脆弱性安全技术处于“封门堵漏、打补丁、反复踩坑”的恶性循环,未知威胁层出不穷。
- 三是责任与风险失衡。制造侧仅按传统功能安全出厂,不包含网络安全质量,用户侧承担过多责任,责任严重不对等。
- 四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面临困局。全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速度填补不了行业缺口,网络安全企业多数亏损,漏洞产生速度远高于封堵速度,制造漏洞者数量是挖漏洞者的数十倍。
邬江兴院士表示,在经典网络安全理论框架下,当前防御范式无法解决“未知的未知”网络威胁,此为理论局限,非时间问题,并指出数字系统存在内生安全隐患。数字系统内生安全隐患源于两大核心缺陷:一是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控制基因性缺陷,即牺牲安全边界换功能灵活性;二是受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制约,数字系统存在形式系统的逻辑盲区,难有无漏洞的软硬件。因此,含存储程序控制构造的数字系统,在攻击或不确定因素扰动下,局部或全局性安全事件不可避免存在。面对理论局限与内生安全问题,邬江兴院士介绍了美欧的“网络弹性战略与行动”,其目标是建立“可防御、有韧性、内在防御能力”的数字生态。邬江兴院士指出,美欧企图依托技术与理论优势,将网络安全责任转移至制造侧,谋求“符合发达国家价值观的数字产品”主导权,通过“高墙小院、脱钩断裂、举盟体制”排除中国,掌控安全知识库与测试标准。其面临无法应对“未知的未知”威胁、缺乏网络弹性量化评估方法、无“穿珠成链的构造性安全”的三大挑战。针对美欧意图构建对华网络弹性铁幕,邬江兴院士引出了中国原创网络空间安全学派——内生安全,并简要介绍了内生安全的基础理论以及核心技术。基础理论包含“相对正确公理或共识机制”、“必要多样性定律”、“超稳定性定律”、“内生安全存在性定理”等理论。核心技术为态异构冗余(DHR)构造,通过将高维高阶安全问题转化为经典可靠性问题,把“未知的未知”威胁变为“已知的未知”安全事件,用自动控制与功能安全理论处理,实现不依赖安全知识库与可信供应链,应对美欧技术封锁。邬江兴院士指出,内生安全架构能够统领网络弹性工程发展新趋势,融合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可获得钢筋混凝土般的网络弹性质量,将广义不确定扰动方向转换为预期概率可控的广义功能安全问题,是中国网络弹性转型前进之路。具体而言,要推动网络安全责任从应用侧向制造侧并重转型;形成“开箱即用、默认安全”的数字产品广义功能安全质量保证与检测体系;推动数字生态系统内生安全范式转变,破击美欧网络弹性铁幕;促进教育体系从培养“看家护院网络保镖”向“造就大批负责任设计师”转变。最后,邬江兴院士总结,美欧推动数字生态系统“网络弹性”转型是以立法转化技术标准,用技术优势构建规则霸权的系统性战略行动。呼吁中国必须以“理论对理论,技术对技术”的创新博弈,凭数字产品可量化设计与验证度量的内生安全硬实力重塑数字生态及信任规则,扭转网络安全颓势,实现战略围堵破局,从数字治理“被规则者”向“规则制定者”跨越,推动全球数字秩序向更公平方向演进。来源:风起江河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周飒博客-ZhouSa.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