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数据局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据基础设施主题交流活动上正式发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由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推荐,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申报的“医疗数据基础设施实践 赋能国际医疗协作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入选并在数博会上集中展示,成为推动跨域跨境数据流通的重要实践案例,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工作部署,总结各行业、各地区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运营成效,国家数据局组织征集遴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经过专家学者书面盲审、企业视频答辩,从251个案例中共遴选出56个案例。
“医疗数据基础设施实践 赋能国际医疗协作与高质量发展”项目面向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跨境诊疗信息割裂及科研协同受阻等问题,以构建安全、高效、可信赖的跨境数据基础设施为目标,建设医疗跨境数据空间,赋能国际医疗协作与高质量发展。通过集成IPv6、数据空间等先进技术,将管理机制和规则体系以工程化、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为医疗数据打造高效、安全的数据流通底座,促进区域内医疗协同、资源共享与创新发展。整套解决方案和管理机制已立项IEEE P1988跨境数据空间国际标准,为全球数据跨境流通提供参考。
在建设路径上,项目形成三大亮点:
一是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等技术构建跨境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基于IPv6提供的海量地址,整合SRv6等技术,在网络层构建跨域、跨境的逻辑数据专网,对接入的高敏感医疗数据进行标识、分级分类、溯源与阻断等关键功能;其上构筑的数据空间,以数字合约与使用控制技术,保障诊疗、科研、养老等场景数据的可控可共享;融合区块链、数据沙箱和隐私计算技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存证、溯源、数据保护等能力,保障医疗数据在数据空间内的高效、安全流通。
二是打造规则内嵌的数据跨境流通管理机制,以技术手段保障规则和管理制度的实施。依托数字合约与数据使用控制技术将多个区域医疗数据跨境法律及制度规定以工程化、自动化的方式实现,进行实时自检和合规策略执行,保障医疗数据的合规跨境传输。同时形成一整套管理方案,在本套数据基础设施内通过数据提供方规定的数据使用控制策略,建立医疗数据分级授权机制,对身份信息、检测参数等数十种不同数据的访问、使用等操作实施管控,在保障数据自主权的同时,有效促进流通共享与价值提升。
三是推进面向诊疗、养老、科研等医疗行业典型场景的跨境数据空间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在数据流通底座上构建服务平台,实现多家医院电子病历跨境互认和远程会诊等功能,传输超500TB的高质量诊疗数据,显著减少跨境诊疗信息割裂导致的重复检查并缩短就诊时间;养老层面,在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养老院、社区服务等数十种关键数据,实现健康档案自动同步、智能化关怀与异地养老,解决两岸三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满足港澳养老需求;科研方面,联合6所粤港澳高校和在京科研机构共建跨境AI 模型微调平台,传输、融合肝病等多源异构专科数据,降低50%科研成本,提升科研协同效率与成果转化。
未来,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将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与技术的更新迭代,带动形成高效、安全、合规的跨域跨境数据流通生态,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点击即可关注,获取更多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相关资讯。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