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手机,屏幕上涌来的信息,明显比一年前,红色的点点更多。
我时常抱怨信息过载,像抱怨近来北方的雨水,太多了。
但问题从不是数量。
是我们接收信息的结构,正在面临坍塌。
140 字的微博短文,15 秒的短视频,3 分钟的播客切片。知识被切割成适合快速吞咽的小块,推送到我们面前。
像极了速食面,它 能饱腹,却营养不良。
一开始,我们以为这样的方式是效率提升了,后来才知道,在反复滑动的手指间,丢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像个孩子,手里捧着一堆拼图碎片,永远拼不出完整的图像。
今天,我们记住一个心理学效应,明天收藏一个经济学模型,后天转发一条历史冷知识。
这些孤立的点状记忆,未经逻辑的串联,最终只能在大脑里形成杂乱仓库。
遇到问题时,从仓库里随机翻找,却难以找到满意的参考。
平台算法的核心逻辑,没有帮我们构建认知体系,而是让我们停留在屏幕前的快感中。
深度内容需要专注,而专注会降低刷新频率 —— 这与平台的商业目标相悖。
于是,越浅薄越搞笑的内容传播越广,越碎片越愉悦的信息越容易被推荐。
认知的土壤,正在被流量的洪水,冲刷得寸草不生。
而真正的信息,是建立筛选标准后筛选出来的。
这个标准,不该由算法设定,而该由我们的目标和问题决定。
就像我们学习出海,不是为了收集零散的案例。
而是理解海外供需市场如何影响价格,市场结构如何决定竞争策略。
理解这些底层逻辑,再用具体案例帮助我们解决如何赚钱和防止亏损。
当一篇长文需要半小时读完,当一本书需要一周消化,当一个模型需要反复推演才能理解 , 我们习惯滑动屏幕的手指,是否还会为它们停下来。
信息的深度,从来与耐心的程度成正比。
而耐心,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认知能力。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