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以“ALL IN AGENT”为主题的ISC.AI 2025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ISC名誉主席、教授邬贺铨出席并致辞。
邬贺铨表示,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数字化加速发展,为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在此背景下,推动AI技术和数字安全的融合发展成为助力数字化建设、提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此他也在现场分析了几点思考:
一是要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这需要大模型技术提供方与金融、医疗、制造、能源、交通等垂直行业的龙头企业、专业机构紧密携手,共同构建高质量的专业语料库。同时必须着力降低应用门槛,探索“行业大模型即服务”等创新模式,让广大中小企业也能便捷、低成本地获取定制化的AI能力,真正释放行业大模型驱动产业升级的普惠价值。
二是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提升效率与可及性。未来的方向在于模块化与解耦化,将庞大的单体模型拆解为灵活的功能组件,通过“IaaS+PaaS+SaaS”的创新组合构建新型AI平台,让企业能按需选配、灵活部署。同时也必须持续聚焦模型效率优化,大力投入模型压缩、高效训练和推理加速等技术,在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与能耗成本。
三是要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数字安全企业应着力构建覆盖预测、防御、检测、响应、恢复全生命周期的体系化安全运营框架,整合流程、人员与技术,形成闭环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要充分利用AI尤其是大模型的强大能力,推动安全防御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警、事中阻断”的主动免疫模式跃升。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保障AI系统自身的安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估验证机制,并积极构建负责任的AI治理框架,确保创新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四是要深化国际合作,共建开放、包容、安全的数字未来。人类要共同应对利用AI进行深度伪造、网络犯罪等新型安全威胁,建立有效的互信与合作机制,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摒弃零和思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技术、人才与数据的健康流动,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技术的进步,让创新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每一个角落。
最后,邬贺铨表示非常高兴与全球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先进经验,碰撞崭新的思路,期待ISC.AI 2025能激荡更多关于数字未来的思考与见解,共同建立数字经济大生态。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