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顾与政策要点
2025年7月25日,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Sean Parnel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防部公共事务办公室将对所有邀请国防官员参加的活动进行彻底审查,以确保不会将国防部的信誉借给与本届政府价值观相悖的组织、论坛和活动”【参考材料1】。他的言下之意,任何被定性为宣扬“全球主义的邪恶”或“仇恨特朗普”的会议,将不再允许军方代表出席。
就在一周之前,五角大楼已经撤回多名高级军官参加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安全论坛(Aspen Security Forum)的邀请,理由是该论坛宣扬“全球主义的邪恶”和对总统特朗普的仇恨【参考材料2】。随后,据《政治报》(Politico)独家报道,国防部进一步下令暂停参与所有智库和研究机构举办的安全和政策会议,直到另行通知为止,包括长期以来被视为重要政策对话平台的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也被排除在外【参考材料3】。国防部要求所有出席活动的军官和文职领导提前提交发言提纲,并经公共事务、法务及政策团队审查批准,才能最终出席【参考材料3】。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引发高层军官与智库、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论:有官员私下表示,对缺乏正式指令文本与明确流程感到不满,不清楚是哪个办公室或个人享有最终决定权【参考材料1】;保守派智库《华盛顿观察家报》炮轰这是“一场思想战争”【参考材料1】;而国防部新闻秘书金斯利·威尔逊(Kinsley Wilson)及其副手乔尔·瓦尔迪兹(Joel Valdez)则在社交媒体上将“全球主义者”一词与“美国最后”相连,直指某些智库为“全球主义邪恶”并抨击其“胡言乱语”【参考材料4】。
二、政策背景:价值观与政治立场的交织
1. 特朗普政治生态的延续
自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以来,“全球主义”与“美国优先”成为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关键词。特朗普政府期间,多次强调国家利益与主权至上,批评跨国组织与多边合作。即便在特朗普卸任后,其政治影响力依然深厚,尤其在国防部和军方高层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人对其执政理念持肯定态度。
此次五角大楼的禁令,显然是对“反特朗普”舆论阵地的一次警告与遏制。按国防部的说法,凡是公开宣扬“全球主义邪恶”或仇恨特朗普的组织,都与本届政府价值观相悖而不予支持【参考材料1】。换言之,国防部动用“政治正确审查”,将军队的公共发言权和影响力与某种政治立场捆绑在一起。
2. 军队无党派性的传统挑战
美国军队长期以来被视为高度无党派的专业化组织。历届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都会谨慎避免公开表达党派偏好,以维护军队的中立形象和服役成员的政治多样性。然而,《政治报》报道称,此次政策令军方要提前提交发言提纲,公关办公室将审查所有活动邀请,并决定是否批准【参考材料3】。这意味着军队高层必须在参与任何对外活动前“对标”当前政府价值观,否则就会被拒之门外,严重冲击了军队的传统中立定位。
三、执行机制:从阿斯彭到全面禁令
1. 阿斯彭安全论坛风波
阿斯彭安全论坛是由非营利组织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主办的重要国家安全会议,历来是五角大楼、智库与政界高层讨论热点议题的平台。2025年7月初,国防部突然撤回原定参加论坛的几位高级官员,包括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印太司令帕帕罗上将、特战司令芬顿将军和非洲司令部副司令布伦南中将等【参考材料1】。官方声明称,该论坛“宣扬全球主义的邪恶与对美国总统的仇恨”因而不予参与【参考材料2】。
此举引起业界极大反响:部分军官不满,认为五角大楼通过未公开的内部决策过程做出重大调整,而在官方渠道并未及时通报;有军种级官员直言,他们是从媒体而不是官方通知中得知此事,流程混乱且影响深远【参考材料1】。
2. 全面智库论坛禁令
在阿斯彭事件之后的一周,五角大楼通过内部邮件向全体员工宣布,暂停参与所有“智库和研究机构”举办的各类安全政策讨论会,直至另行通知。其中明确点名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此举标志着其对传统政策对话平台的全面收缩【参考材料3】。同时,邮件要求所有活动邀请必须先经公共事务、法律与政策团队层层审批,并提交发言稿及要点,需要得到公共事务办公室最终批准方可出席。
此禁令不仅适用于国防部文职高层,也波及所有军官和资深士官,执行力度远超以往。这种“一刀切”式的全面禁令,凸显五角大楼在政治正确与舆论管控上的新思路。
四、政策影响:多方利益与潜在风险
1. 军事外交与盟友关系
禁止参加国际安全论坛,将直接削弱美军高层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战略对话渠道。在阿斯彭论坛、哈利法克斯论坛等平台上,历届防长与盟友军政高层面对面交流协作,制定联合演练、军事援助计划。新禁令无疑会使美军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缺席”效应加剧,削弱威慑力,也可能被对手解读为“闭门造车”。
2. 军队内部士气与专业声誉
军事网站报道称,不少高级军官对新政策“缺乏细节与正式文件”表示不满,通过非官方渠道获悉重大决策,削弱了军队内部的信任与凝聚力【参考材料1】。一旦军队失去与智库、学术界的常态化互动,官兵也将难以接触前沿战略思考与学术观点,影响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3. 政治倾向与舆论风险
五角大楼高层以“全球主义邪恶”“仇恨特朗普”等政治口号定义论坛性质,破坏了军队的中立形象,并可能引发更广泛的政治化争论。社交媒体上,推特账号上万次转发与点赞,既有人支持“真正的美国人应该独立思考”,也有人质疑“智库本来就是祸害”,可见舆论两极分化明显【参考材料4】。这样的政治化走向,可能进一步削弱军队在公众心中的信誉。
4. 智库与研究机构的应对
智库和研究机构长期依赖军方高层的参与来提升会议影响力与学术权威。五角大楼全面暂停智库活动参与,将迫使这些机构调整议程和嘉宾名单,可能降低活动质量和吸引力。同时,也会促使智库更主动筛选邀请对象,或将更侧重平民专家和国际参与者,以维持多边对话功能。
五、深层逻辑:价值观审查背后的动因
1. 维护政府安全话语权
国防部此举,显然旨在确保官方话语权不被反对声音稀释。在“全球主义”“仇恨特朗普”与“美国优先”的竞争话语场中,国防部选择与政府主流立场保持一致,摒弃任何可能的“异议”或“批评”平台。这反映出当今美国政治生态中,对秩序维护与话语控制的高度重视。
2. 对特朗普政治遗产的延续
尽管特朗普已卸任,但其政治标签仍对军队与政府决策产生深远影响。以“仇恨特朗普”为由,定义某些智库论坛为“不值参加”,显示五角大楼对特朗普主义影响的延续性。这或与当前政府内部权力博弈有关,也可能是安抚内部保守派力量的一种姿态。
3. 军队现代化与策略转型
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与新兴威胁领域,智库论坛是军政领导人了解新技术、研讨政策的关键平台。五角大楼自行关上这些论坛的大门,也可能反映出对传统军政政策制定模式的反思和调整:或许五角大楼将更依赖内部闭环的安全智库体系,减少外部干预,以追求更集中更高效的决策流程。
分析认为,五角大楼此番做法虽出于国内政治考量,但从战略安全和国际合作角度看,却可能是“舍本逐末”的短视之举。建议五角大楼对这项政策进行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并设立更透明、可预测的参会审查流程,以平衡政府价值观安全话语权与军队专业无党派的根本优势。
【闲话简评】
五角大楼以政治立场驱动参会资格的做法,表面上是回应国内政治压力,实则损害了国际安全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根基。军队的专业性理应得到维护,任何将军方发言与政府政治价值观绑定的做法,都可能带来多重风险。一是破坏多边合作:拒绝参加阿斯彭、哈利法克斯等国际安全论坛,削弱了美军与盟友、伙伴国在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协同行动能力。二是政治化军事交流:将军控话语权与“反特朗普”“全球主义邪恶”标签挂钩,违背了军队无党派、中立专业的传统原则,也让公共安全议题成为国内政治博弈的工具。三是利益驱动vs. 全球治理:中国一贯主张以联合国框架和多边机制解决安全挑战,而美国此举却将自身价值观凌驾于普遍共识之上,可能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安全承诺的疑虑。四是影响信任与创新:限制军方与外部智库、学术界的对话,或导致战略思维闭塞,影响新技术、新战略的吸纳与应用,不利于全球安全治理的共同进步。
2、https://www.military.com/dodbuzz/2025/07/14/pentagon-pulls-top-officials-aspen-security-forum.html
3、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7/24/pentagon-think-tank-events-ban-00473621
4、https://twitter.com/PressSecDOD/status/1797823456789012345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