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灰产入编快。”
PS:有内网web自动化需求可以私信
01
—
导语
近日,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成功告破!151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疯狂获利4300余万元,最终被警方跨省联合抓捕归案!消息一出,全网拍手称快!究竟发生了什么?你的隐私安全吗?快跟着小编一起了解!
🔍 案情回顾:一张手机卡牵出黑色产业链
据警方通报,此次行动始于对某电信诈骗案的溯源调查。犯罪团伙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姓名、手机号、住址、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以每条几毛至几十元不等的价格层层转卖,最终流向诈骗、黑产、恶意营销等团伙手中。👉 作案手法:
勾结通信运营商“内鬼”,批量办理实名手机卡;
利用黑客技术入侵平台数据库盗取信息;
伪装成“客服”“问卷调查”诱导用户填写隐私。警方动用大数据追踪资金流、信息流,跨9省收网,查获非法信息超10亿条!
⚠️ 你的信息可能正在被“明码标价”
一条个人信息看似不起眼,但一旦落入黑手,后果不堪设想!
精准诈骗:骗子掌握你的真实信息,伪装成“熟人”或“机构”实施诈骗;
恶意催收:欠款信息被倒卖,骚扰电话、恐吓短信不断;
黑产工具:被用于虚假注册、刷单、洗钱,甚至成为“背锅侠”!据统计,超80%的网络犯罪源于个人信息泄露!你随手填的问卷、点的链接,都可能成为“帮凶”!
🛡️ 警方重拳出击,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此次行动不仅是法律的胜利,更是对公民权益的强力守护!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技术反制:警方利用AI分析、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打击黑产;
全民联防:鼓励群众举报线索,切断“信息贩子”生存土壤!
🔐 自我保护指南:别让隐私“裸奔”!
信息安全无小事,牢记这几点,远离“数据裸奔”:
1️⃣ 警惕“小便宜”:慎点陌生链接,慎填来源不明的问卷、抽奖;
2️⃣ 分级管理密码:金融类账户单独设置高强度密码;
3️⃣ 定期“信息体检”:在“国家反诈中心APP”查询手机号、身份证是否被冒用;4️⃣ 维权要果断:遭遇信息泄露,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 小编说
信息时代,隐私既是铠甲,也是软肋。此案的告破大快人心,但守护数据安全不能只靠警方!从源头斩断黑手,从自身提高警惕,才能让“隐秘的角落”无处藏身!
免责声明:
本人所有文章均为技术分享,均用于防御为目的的记录,所有操作均在实验环境下进行,请勿用于其他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第二十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和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第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第十三条: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