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简介:本专栏将由默安科技各条业务线的精锐一线交付专家领衔,聚焦主动防御、开发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云安全等安全关键领域,深度洞察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针对各行业用户在产品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场景、疑难杂症等提供实战案例解析,分享经过验证的优选解决方案,帮助更多政企用户最大程度地获得安全产品的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开发安全(DevSecOps)已成为企业构建可信软件的核心能力。然而,企业在将安全能力有效融入开发过程全生命周期,实现“安全左移”与“持续防护”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多重复杂的挑战。本文中默安科技开发安全运营专家从流程嵌入、技术适配、人员协同与合规平衡四个重要维度,深入剖析开发安全中场景融入、落地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并从整体流程的视角提出优化策略。
图源:网络
安全左移的落地难点
传统开发流程中安全环节多集中于测试与部署阶段,要实现“安全左移”,需将威胁建模、安全需求分析前置至设计阶段。这一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在不影响敏捷迭代节奏的前提下,建立需求评审中的安全准入标准。
自动化工具链整合
这一步骤需在CI/CD流水线中嵌入SAST/DAST/IAST等工具,但面临工具误报率高、扫描耗时长导致的流程阻塞风险。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对工具策略进行优化,例如增量/全量结合的分层扫描,以及对扫描结果的智能分级。
多技术栈兼容性
微服务、云原生等架构的普及导致技术栈碎片化,安全检测工具需支持Java/Python/Go等语言及K8s、Serverless等环境,对规则库更新与引擎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下文感知能力
传统安全方案难以识别业务场景差异,如金融交易与医疗数据场景下的安全策略差异,需构建基于业务属性的动态策略引擎,实现安全控制的场景化定制。
开发与安全团队的认知鸿沟
开发人员关注功能交付,安全团队强调风险管控,需通过“安全赋能”模式,如提供易用的安全API、漏洞修复示例库等,以达到增强双方协作效率、提升协同效果的目标。
度量体系的缺失
团队间缺乏统一的安全效能指标,如漏洞检出率、修复时效、安全需求覆盖率等,导致安全工作的改进方向比较模糊。需通过建立与业务价值挂钩的量化模型,如安全技术缺陷评估来明确共同目标。
来源:网络
敏捷与安全的天然矛盾
自动化安全检测可能导致构建时长增加20%-40%,需通过轻量化检测(如代码提交时仅扫描变更部分)、异步扫描与流水线优化实现效率损耗可控。同时应该考虑在构建过程中发挥业务架构的优势,比如在云原生开发过程中对IaC(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检测,可以快速且有效的定位因配置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误报治理的高成本
工具误报率超过30%将导致开发人员信任度下降,需结合AI辅助分析(如基于历史数据的误报模式学习)与人工验证机制构建分级处置流程。在不同检测引擎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其核心检测能力,将非核心能力和规则交给更专业的引擎完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弊大于利。
多标准交叉管控
GDPR、等保2.0、PCI-DSS等合规要求存在重叠与冲突时,需通过“合规基线库”实现控制项映射与自动化审计,针对行业的合规要求,通过分解后,同样可以输入“合规基线库”,同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检测内容或业务进行标记。
云环境下的权限扩散
微服务间过度授权可能导致横向攻击面扩大,需结合零信任架构实施动态细粒度访问控制(如基于服务的身份认证与最小权限策略);在结合自动化业务流程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业务、安全做好权限分隔,用户组、用户权限分隔,适应业务流程但不变更业务形态。
擅用业务属性
针对容器化、云原生化的能力,安全介入时不建议保持原有虚拟化介入方式,例如针对环境变量的改造,在容器化中可利用容器构建流程中的基础镜像能力去接入,在云原生化中可利用Kubernetes的架构能力,通过其接口织入检测逻辑和能力,完成安全能力的转型和融合。
除上述场景融入的核心重点与场景落地的关键难点之外,默安科技开发安全运营专家从整体流程层面出发,提出如下优化策略的相关建议,助力企业获得开发安全进阶能力。
初期聚焦高风险场景(如身份认证、数据出口),通过“最小可行安全产品(MVSP)”快速验证价值,主要能力是聚焦在验证与补齐业务短板;
中期构建标准化安全流水线,实现工具链统一纳管与数据贯通,安全能力发起角色主要聚焦于集成的技术能力、选型匹配度以及验证指标和验证方式;
长期推动安全能力原子化,以微服务形式供开发团队按需调用,同样具备规则的快速迭代和适应能力。
引入AI辅助的威胁建模工具,提升设计阶段风险识别效率;
建设安全能力中台,整合漏洞库、策略引擎与API安全服务,降低重复建设成本。
设立“安全布道师”角色,通过内部分享、攻防演练等活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将安全指标纳入KPI体系(如漏洞密度下降率、安全需求实施率),为主动治理提供驱动力。
开发安全建设融入业务场景并非单纯的技术工具堆砌,而是需要技术、流程与组织的系统性重构。企业需以业务场景为锚点,通过精准风险识别、渐进式能力嵌入与文化渗透,实现开发安全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赋能”的质变。安全建设能力应避免局限于自身能力,而是着眼于整体业务水平线以及相关团队的技术栈和业务流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未来,随着AI安全协同编程、隐私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场景化开发安全建设将进入“智能内嵌”的新阶段,逐步实现安全能力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耦合。
默安科技作为国内开发安全领域的先行者与领导者,积极探索大模型与开发安全相关技术的深度结合。点击了解详情:
如果您对产品感兴趣
扫描左侧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