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得如此成功,显然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做到的,这一点也没人可以反驳,美国把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就是证明。
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今天要说的是彻底摆脱奴性。
奴性,从民众层面说,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造成的,民对官都自称奴才,都得跪着回话。奴性在五四运动时期是被批判的重点,鲁迅先生是这方面的旗手,他的《阿Q正传》中的阿Q就是奴才的典型。
奴性,从国家层面说,是近代列强欺负中国造成的,无论大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把帝国主义列强或其中的某一个当主子,那时的人在洋人面前奴性十足。
就是因为这两种奴性并存,我们才把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种奴性没有了对象,第二种奴性却依旧存在。比如在功德林,一些战犯就盼望着美国鬼子从鸭绿江那边打过来,他们宁愿做美国的奴才也不愿意把自己改造成新中国的主人。一些留过洋的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列强也是奴性十足,他们做任何事都盼望得到西方的肯定,西方的肯定会使他们洋洋得意,觉得可以在国人面前趾高气扬了。
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彻底摆脱了奴性!既不做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的附庸,也不做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的附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十六字方针,就是新中国摆脱奴性的最生动的写照。
摆脱奴性这件事我们也是付出了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至少三代人吃了苦。我们曾经以为苏联的经验可以拿来就用,试了试发现不行。那些奴性不改的公知又趁机怂恿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路,成为美国的附庸,中国共产党清醒得很,那必然是一条做奴才的死路。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可以,学习科学技术是必须的,但做附庸、做奴才永远办不到。
我们付出的代价终于得到回报,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那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中国人自己走的路,只有彻底摆脱了奴性才能走好这条路。
如何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句话呢?
这句话的中心词是“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走的仍然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社会主义前面的修饰词是“中国特色”,什么中国特色呢?一是历史特色,二是现实特色。历史特色
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中国历史为文化底蕴,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内核,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场景。
中国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八个字: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社会主义政治内核就是为人民服务,让全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有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尊重市场规律进行经济活动。
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资本家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吸纳了计划经济的有益成分又吸纳了市场经济的有益成分。我们坚持五年规划、坚持宏观调控,同时我们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微观搞活。
不管国营还是私营,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中国社会主义企业家分两类:国营公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按规定拿薪水,企业的利润归国家所有。私营企业归私营企业主所有,企业利润归企业主所有。中国的企业家不能因自己掌握一定的资本就干预政治,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重要区别。
不管是国营企业的企业家还是私营企业的企业家,不管是不是经营的跨国企业,我们的企业家都是有祖国的,都必须为中国人民服务,都必须维护中国利益而不能做丝毫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事。这是中国企业家的基本特质也是企业家应有的情怀。这也是看一个中国的企业家是不是真的读懂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衡量标准。读懂了这句话才能明白以下道理:摆脱了奴性,中国才能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才能彻底摆脱奴性。
李嘉诚显然没有读懂这句话,所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他的奴性自动地表现出来了,把43个港口卖给一家美国公司而不管这将会给中国航运业带来多大损失。李嘉诚习惯性地拜倒在了特朗普脚下,这就是奴性,这说明到今天我们的某些人还没有摆脱奴性,这足以让我们每个国民警醒
有时候,奴性这东西是根植在下意识里的,要在关键时候,在重大利益的刺激下才会表现出来。
不难注意到,到今天,都还有“经济学家”呼吁中国屈从于美国的霸权,甘愿做美国的附庸,放弃核武器,放弃高科技,安心替美国生产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他们的说法是“如此才能打消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疑虑”。大家说说,这些人做奴才做到何种程度?这些人不仅悲哀,而且可耻。
中国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是摆脱了奴性的人民。做主人就不能做奴才,只有彻底摆脱奴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