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会再次撕开互联网时代的“遮羞布”——你的手机号、微信账号、消费习惯,甚至人生阶段,可能早已被明码标价!
315记者暗访揭露,某些“大数据获客”公司每日处理高达100亿条个人数据,精准到连你转发过哪篇文章都能被窃取!你的隐私,正在成为黑产链条上的“爆款商品”。
一、触目惊心!这些企业正在“偷走”你的隐私
1. 技术手段:爬虫+三网大数据,无孔不入
云企智能:通过关键词标签扫描短视频评论区,强行抓取用户电话、微信账号,甚至监控同行直播间数据“截流”。
绿信科技:直接使用爬虫技术从公开平台窃取信息,技术员直言“偷数据是常规操作”。
火眼云(企腾网络):专攻公众号和微信群,用户只要点击或转发文章,手机号即被窃取。合作企业包括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等知名品牌。
启科科技:利用运营商后台实时数据,将用户分为9类、打上3800项标签,涵盖年龄、职业、婚恋状态甚至“婚恋交友”需求。
2. 数据规模:每日100亿条,精准到“人生阶段”
某些公司声称拥有**2亿网站数据**、**6万个互联网品牌**,甚至能通过三网通信大数据实时定位用户,将隐私打包成“精准画像”售卖。
二、你的信息是如何被“偷”的?
场景1:刷短视频留言
在评论区提到“装修”“医美”等关键词,立刻被标记为潜在客户,电话、微信遭抓取。
场景2:点击公众号文章
阅读或转发企业文章后,你的手机号自动进入营销名单,商家电话轰炸随即而至。
场景3:使用运营商服务
三网大数据被非法调用,你的地理位置、消费能力、兴趣爱好一览无余。
三、谁在助纣为虐?知名企业成“帮凶”
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等企业被曝采购“火眼云”系统,利用窃取的数据进行电话营销。
运营商数据泄露:启科科技通过某电信运营商后台实时获取用户信息,暴露出运营商数据管理漏洞。
四、个人信息保护的“致命漏洞”
1. 企业合规缺位:为降本增效,部分企业放任第三方工具超范围收集数据。
2. 技术防护不足:爬虫技术门槛低,平台反制措施薄弱,用户信息“一触即泄”。
3. 维权困难:个人难以察觉信息被窃,举证成本高,黑产链条隐蔽性强。
---
五、如何守住隐私防线?
1. 用户自救指南
不随意授权:关闭非必要APP权限,尤其是通讯录、位置信息。
-警惕陌生链接:慎点不明来源文章,避免触发爬虫抓取。
- 定期清理痕迹:删除不常用账号,减少数据暴露面。
2. 监管重拳出击
-工信部已连夜排查运营商、虚拟运营商数据接口,严打非法调用。
-中消协呼吁开发“一键关闭权限”功能,健全用户投诉机制。
3. 企业责任
被点名企业如**人人信**已致歉并成立整改小组,但公众更需看到实质行动。
当个人信息沦为商品,每个人都是“透明人”。
315曝光的仅是冰山一角,保护隐私需要全民觉醒:从警惕每一次授权开始,从转发这篇文章开始!
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黑产链条的一次打击!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