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分享:民商法学论文写文献综述如何快速提升!研究生高分攻略。
阿九今天想好好聊聊民商法学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这个话题。
相信很多研究生朋友和阿九一样,在写民商法领域的文献综述时都感到头疼。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如何快速提升民商法学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
通过帮助近50位法学研究生修改论文,我总结出了一个4+3模型,即4个核心步骤和3个关键要点。
这个方法已经帮助很多同学的文献综述获得了导师的认可。
说到这里阿九忍不住想起前两天一位博士生小王的经历。
他用这个方法重写了一篇关于合同法理论的文献综述,导师直接在群里表扬了他,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文献综述之一。
其实小王之前的文献综述也不差,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他掌握了这个方法。
先来说说4个核心步骤:第一步:建立时间轴分析法。
不要简单罗列文献,而是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
比如说你在写关于合同自由原则的文献综述,就要从德国法系、英美法系的早期观点说起,再到后来的理论发展和突破,最后到中国学者的研究进展。
第二步:问题导向归类法。
把相关文献按照核心问题分类。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写关于违约救济的文献综述,就可以分为损害赔偿计算标准违约金调整规则合同解除条件等不同方面。
这样的分类更有条理,也更容易突出重点。
说到这里阿九想起一个有趣的案例。
之前有位学生在写关于合同解释的文献综述时,把几十篇文献都堆在一起,读起来特别混乱。
后来用了问题导向归类法,把文献分成了解释方法论司法解释权限解释规则适用三个维度,整个文献综述立刻就清晰了。
第三步:创新视角提取法。
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文献梳理上,要善于发现学术争议点和研究空白。
比如在研究商事信托时,你可以专门开辟一个部分,讨论学界对信托财产独立性的不同理解。
第四步:多维交叉比较法。
这是阿九最喜欢的一个方法。
通过不同法系、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观点交叉比较,找出理论演进的关键节点。
尤其是在研究某个法律概念时,德国法、英美法和中国法的比较分析特别重要。
阿九最近就在教一位核心会员用这个方法写关于营业信托的文献综述。
通过多维交叉比较,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营业信托制度其实是德美法律理念的独特融合。
这个发现直接成为了他论文的一个重要观点。
接下来说说3个关键要点:第一个要点:避免平铺直述。
很多人写文献综述就是简单罗列张三认为...李四认为...。
正确的做法是找出学术观点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张三提出合同目的解释理论后,李四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框架...。
第二个要点:突出理论价值。
不要简单介绍文献内容,而要分析每个理论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比如说王教授的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传统观点的某个问题,但在具体适用中仍存在...。
第三个要点:注重评析过渡。
很多人的文献综述像是在贴标签,观点之间缺乏连接。
我们要学会用与此相对进一步来看值得注意的是等过渡语来连接不同观点。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如何提升民商法学论文文献综述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
说实话阿九在做法学研究生的时候,也经历过写文献综述的痛苦。
如果当时就知道这些方法,也不会在图书馆熬那么多通宵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法学研究生,阿九专门为核心会员准备了一份民商法学论文写作蓝皮书,里面不仅有文献综述的写作模板,还收录了近百篇顶级期刊的优秀文献综述范例,以及详细的写作步骤指导。
对了如果你也在写民商法论文,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在写文献综述时遇到的具体困难。
阿九看到后会给你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也欢迎大家讨论交流,说不定你的经验就能帮助到其他同学。
再说个有趣的事,阿九最近发现很多同学在写文献综述时特别喜欢用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表述。
其实这种写法特别初级,容易让导师觉得你对文献研究不够深入。
建议大家直接用学者的名字,比如王泽鉴教授指出这样的表述更专业。
最近阿九还注意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同学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往往忽略了国外文献。
记住啊,民商法学研究必须要有比较法视野。
德国、日本的相关研究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研究民法总则、物权法这些基础性领域的时候。
-----------------
PS. 怎么获取「一对一科研咨询指导」或者「最新学术AI模型账号」和观看阿九的「内部论文科研高阶技法」?
「阿九教你用AI」的独家高级AI应用课程和国内直用的ChatGPT账号包括更牛的Claude账号都在这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