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领域的论文文献搜集一直是困扰很多同学的难题。
通过大量实践经验阿九总结出了一个5+3模型,即5个搜集技巧和3个整理思路。
这套模型是阿九为数十位法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指导论文写作后,精心打磨出来的。
这个模型特别适合诉讼法学这种交叉性学科的文献搜集工作,以后你们给同学朋友分享也可以用这个5+3模型,既实用又专业。
先来谈谈5个关键技巧。
第一:运用判例反溯法进行文献搜集。
第二:构建三维交叉检索图谱。
第三:利用学科迁移法拓展文献视角。
第四:建立动态追踪档案。
第五:打造多元数据库协同系统。
说到判例反溯法阿九忍不住想起一个有趣的案例。
之前有位博士生在研究民事诉讼程序正当性问题时卡住了,找不到好的切入点。
阿九建议他先去找几个经典判例,然后顺藤摸瓜往上追溯这些判例中引用的文献。
结果他在一个最高院的判决书中发现了一篇1985年的德国文献,这篇文献恰好系统性地论述了程序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这篇文献又链接到了大量珍贵的德日法学资料,最终形成了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框架。
三维交叉检索图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检索词按概念-制度-理论三个维度展开。
比如研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我们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搜集:概念维度:evidencedisclosurediscoverydisclosure证据展示。
制度维度:民事证据规则庭前证据交换证据提出义务。
理论维度:程序公正武器平等诉讼效率。
说到这里阿九想起去年指导的一位硕士生,她就是用这个方法,在短短两周内就搜集到了300多篇高质量文献,其中还包括很多珍贵的英文期刊论文。
为此阿九也给核心会员准备了一份详尽的诉讼法学文献检索关键词表,涵盖了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术语对照。
学科迁移法是阿九最引以为傲的创新。
很多同学在搜集诉讼法学文献时往往局限于法学领域,其实很多优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都来自其他学科。
比如研究在线诉讼这个主题,除了传统的法学文献外,我们还可以去计算机科学找人机交互的研究,去管理学找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去心理学找线上沟通效果的研究。
这样能极大地拓展研究视野。
动态追踪档案的建立也很关键。
阿九建议大家除了收集已发表的文献,还要密切关注即将发表的研究。
可以通过设置GoogleScholar提醒,关注重要学者的ResearchGate账号,以及定期查看各大期刊的预印本。
说到这个阿九忍不住分享一个小技巧。
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法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往往先在学术会议上发布。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重点高校法学院的学术讲座预告,提前掌握研究前沿。
至于多元数据库协同系统,就是要把国内外各类数据库的优势结合起来。
北大法宝擅长国内判例检索,HeinOnline收录国外法学期刊最全面,SSRN上能找到最新的工作论文,LexisNexis则是追踪域外立法动态的利器。
最后我们来说说3个整理思路。
第一是建立文献关系网络图。
把搜集到的文献按照理论流派、观点立场等进行分类,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成网络图,这样能直观地看出各种学说之间的承继与批判关系。
这里有个超级实用的小技巧。
阿九发现很多高质量的综述性文章末尾都会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而且往往按照不同观点流派分类整理。
找到这样的文章简直就像发现了宝藏。
第二是做文献时间轴。
把重要文献按发表时间排列,这样能清晰地看到某个理论观点的发展脉络。
特别是对于研究某个具体制度的发展演变特别有帮助。
第三是创建跨语言对照库。
如果你研究的主题涉及域外法比较,一定要收集不同语言的文献。
比如日本的诉讼法学研究就非常值得关注,但很多优秀文献只有日文版。
记住这种跨语言对照一定要细致。
阿九见过太多因为语言理解偏差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的案例。
建议大家可以找个Excel,把重要的法律概念用中英日等多种语言对照着记录下来。
说到文献整理阿九又想起一个有趣的经历。
之前有位博士生在整理大量德文文献时遇到了困难,因为德语法学文献的行文风格和中文很不一样。
后来她创造性地用思维导图软件,把每篇文献的核心观点用不同颜色的气泡标注出来,最后形成了一个极其清晰的德国法学理论发展图谱。
想在评论区知道大家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搜集整理诉讼法学文献的?
欢迎分享你的经验!
-----------------
PS. 怎么获取「一对一科研咨询指导」或者「最新学术AI模型账号」和观看阿九的「内部论文科研高阶技法」?
「阿九教你用AI」的独家高级AI应用课程和国内直用的ChatGPT账号包括更牛的Claude账号都在这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