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数据仓库、数据治理和主数据这些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显得抽象。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比喻,深入解析这些关键概念。
一、数据中台:数据的“中央厨房”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大型餐厅的厨师长,每天需要处理从不同供应商那里采购的多种食材。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卫生与高效利用,建立一个中央厨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中央厨房的角色就是数据中台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数据中台整合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系统和渠道的数据,对其进行清洗、加工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业务部门使用。就像中央厨房确保食材的质量和一致性,数据中台则确保数据的质量、一致性和可用性,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数据应用层严格来说不属于数据中台的范畴,但数据中台的使命就是为业务赋能,几乎所有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台的同时都已规划好数据应用。数据应用可按数据使用场景来划分为以下多个使用领域:分析与决策应用、标签应用、智能应用。
参考:
二、数据仓库:数据的“图书馆”
假设你是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每天的职责是管理和维护图书馆中的成千上万本书。你必须确保每本书按照类别、作者、出版日期整齐有序地摆放,以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数据仓库在企业中的作用就像这个图书馆。它存储了大量历史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格式进行组织。与数据中台不同,数据仓库更注重数据的长期保存和查询分析,提供强大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市场、客户和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风险。
一般来说,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并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它主要用于支撑管理人员的决策过程。
“面向主题”:意味着数据仓库是围绕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构建的,旨在提升管理效率;
“集成”:则是指它能够将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进行汇总,打破数据孤岛,同时在整合过程中实现数据治理和编码的标准化; “相对稳定”:强调的是数据仓库不会直接连接到业务系统,而是通过从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来工作,以避免对业务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反映历史变化”:则指的是数据仓库能够存储并反映业务系统的历史数据,为未来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接下来,我们明确“数仓”的概念:
数仓,即数据仓库,是企业决策支持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从管理需求出发,整合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处理工具生成数据仓库,并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数据仓库的运用主要聚焦于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监控时间、成本、质量等关键指标,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管理决策。
参考:
三、数据治理:数据的“交警”
城市交通中,交警的职责是维护交通秩序,确保车辆和行人遵循交通规则,防止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在数据世界中,数据治理就好比这样的交警。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和规范的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数据治理还负责制定数据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过程,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得到妥善管理。
数据治理体系内容从两个维度来看:
1)数据治理难点痛点:数据脉络不清晰、数据汇聚能力不足、数据管控能力薄弱、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开放形式不完善。
2)数据治理5个核心:理、聚、管、治、用。
数据治理是企业对数据资产管理行使权力和控制的活动集合(包括计划、监督和执行),它是管理企业数据资源的一种方式、方法,旨在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合规和有效性。数据治理是企业实现数据战略的基础,是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制度、流程和工具。
数据治理是一套复杂的管理体系,它无法通过单一的工具或产品来实现。数据的生命周期包含了源头、处理和消费这三个阶段,数据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在这三个环节中。
例如在数据源头环节,用户录入数据的规范性存在问题,导致了最终数据消费环节的数据质量低。这些表象问题的根源,可能来自于业务系统用户交互设计,乃至是底层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想要解决这些表象的问题,就需要解决深层次的信息化业务系统开发以及数据库表约束设计等问题。
例如为了保证用户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有三种方式去设计业务系统:其一是设计前端的检验验证,避免用户做出相同的选择;其二是通过程序编写过滤判断的逻辑,筛除掉前端误入的数据,作为第二层验证;其三是通过建立约束条件,例如唯一性约束、检测约束等等来控制数据录入准确性。
因此,企业的数据治理远非使用一款单一的工具或产品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回到源头,对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业务系统、底层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排查和重构的,它是一套复杂的管理体系。
参考:
四、主数据:数据的“身份证”
最后,我们来谈谈主数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它是个人身份的证明。在数据世界中,主数据就像是数据的“身份证”。主数据是企业内部最关键、最核心的数据,描述了企业的核心业务实体,如客户、产品、供应商等。主数据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系统之间共享和交换数据的基础。通过管理和维护好主数据,企业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一家企业不只有主数据,还有一些其他数据,这里有一个金字塔结构的企业数据模型,包括关键的基础数据、主数据、业务数据、报表数据。
(4)有效性:只要该主数据所代表的业务对象仍然在市场中继续存在或仍具有意义,则该主数据就需要在系统中继续保持其有效性,通常贯穿该业务对象在市场上的整个生命周期甚至更长。
因此:
对于大数据平台来说,主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数据,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具体到批处理和实时处理又有所不同。
对于批处理来说:
主数据可以同步自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在数仓(数据仓库)体系下,几乎所有的主数据都是维度数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维度表以支撑业务查询和分析;
对于实时处理来说:
在各种流式计算的过程中也需要获取主数据进行关联处理,而实时处理要求主数据的获取也必须是实时的,这对系统的架构设计提出了挑战。如果原始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对外提供了获取主数据的 API,对于普通的应用系统这是很有利的条件,它们可直接通过API 实时获得主数据。但是对于大数据系统来说,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巨大吞吐量和流计算处理中对主数据的使用频率都远远超过一般的应用系统。如果大数据平台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的API 获取主数据,无论是从并发压力还是从响应的及时性上都可能无法满足要求,还有可能给主数据管理系统带来过大的负载,导致其响应缓慢甚至宥机。
为满足实时计算对主数据的需求,有两种可选的技术方案。
(1)方案一:
如果主数据体量不大,变更也不频繁,可以考虑将这些数据通过 API 读取到大数据工作节点的内存中,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直接使用,然后周期性地从主数据管理系统同步最新状态的主数据。
(2)方案二:
改造主数据管理系统,引入内存数据库,如Redis, 针对所有主数据,除常规 持久化的业务数据库外,再配备一个内存数据库的副本,将这个内存数据库开放给大数据平台使用。
方案一的优点是架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是对主数据有预设条件,不能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案。方案二是一套很完备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各种主数据获取需求,代价是架构比较复杂,如果企业正在构建的是一整套大数据平台,方案二是值得一试的, 从技术上讲,主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传统的Web 应用,负责维护主数据的增删查改,同时对外提供获取主数据的 API, 对于大数据平台,最好提供以内存数据库为依托的数据读取服务。综合这些因素,企业在建设大数据平台时应该结合现状灵活地选择方案。
五、定位与差异:协同作战的团队成员
通过以上的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定位和差异。数据中台作为数据的“中央厨房”,负责数据的整合和加工;数据仓库作为数据的“图书馆”,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分析;数据治理作为数据的“交警”,确保数据的规范和安全;而主数据作为数据的“身份证”,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参考:
3、亿信华辰Pro,《企业主数据建设方法论与实践案例》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