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即将过去25年了,我来遐(瞎)想下未来25年。
技术的周期性
技术发展具有很的周期性,有长有短。比如,康波周期(50-60年)、人口周期(20-30年)、投资周期(7-10年)和库存周期(3-4年)等。
身处其中的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短周期(库存周期,投资周期)的影响,读史会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历史上的长周期影响(康波周期),但躬身入局者更需要关注中周期(人口周期)的影响。
库存周期是换新产品,投资周期是换新赛道,人口周期是换新赛场,康波周期是根本不知道还有没有新赛场。
平均25年的人口周期,是因为人口换代引起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也因此,代代有代沟。
下一个25年
千禧年来的25年是Internet-centric的,未来的25年是AI-Centric的(广义AI,包括数据、算力和连接等)。
过去的25年是数字移民主导的,未来的25年将是数字原生代主导的。2025年,我国数字原生代的数量将超过总人口的50%。
过去的25年是数智化的转型思维,未来的25年是数智化的原生思维。
25年前技术的钟摆摆向了全球化、开放和分布式,25年后技术的钟摆摆向了去风险、集中化和寡头化。
25年前的代表性技术是平民化的PC、手机、UGC、对等应用、分布式账本和互联网等,25年后的代表性技术是各种“大”:大连接、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以及大投入,只有数字巨兽才能活下去。
25年前创新主体是黑客、大学生、草根和车库,25年后创新主体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顶层精英、科技巨头和资本巨头。
过去25年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训练地越来越像机器了,未来25年人把机器训练地越来越像人了,AI成精、成人了。
过去25年是让信息在线,未来25年是让智力在线。
过去25年互联网争夺的是人类的注意力,未来25年AI争夺的是与人的亲密关系。
过去25年是从PGC到UGC,未来25年是人类生成内容到AIGC。
过去25年的数字资产是安全优先的防火墙硬隔,未来25年的数字资产是流动性优先的密码学软隔离。
过去25年是以代码为中心的IT应用架构,未来25年是以数据为中心的IT应用架构。
过去25年互联网上50%的流量是机器人(爬虫)自动搬运而产生的,未来25年互联网上超过50%的内容将会是AI智能生产的。
过去25年是传统计算的时代,未来25年是传统计算与量子计算并存的时代。
过去25年是人与机器的交互关系,未来25年是人与机器的混居和混婚。
过去25年是技术和应用大爆发,未来25年是数字思想和理论的大爆发。
下一个5年
过去5年是卷大模型,未来5年是卷Agent
过去5年是卷大语言模型,未来5年是卷多模态大模型
过去5年是卷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未来5年是卷大语言模型的推理
过去5年是普及会计意义上的数据资产,未来5年是发展资产负债表意义上数据资产。
过去5年训练AI靠人类数据和互联网上的公共数据,未来5年是靠私域数据和AIGC。
过去5年是卷数据资源化,未来5年是卷数据资产化。
过去5年IDC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未来5年是AIDC要重构整个生态。
过去5年是卷高端算力,未来5年是卷多样化算力。
过去5年是卷算力,未来5年是卷电力。
过去5年是风冷为主,未来5年是液冷为主。
————————
主要内容,摘自12月18日的第七届思享汇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