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网络成瘾有易感性
青少年在网络使用中面临多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沉迷乃至成瘾,这也是广大家长最为担忧的社会性问题。据南都发布的《未成年人暑期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24)》,超六成孩子自认不会网络沉迷,自认经常沉迷的比例低至4.16%。对照报告中上网时长的调研数据:“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未成年人占到16.13%,其中6.01%超过5小时,1.92%超8小时”,可以观察到,未成年人自评的网络沉迷程度是轻于客观现实的。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反复应用网络以取得满足感或避免不满足感,其症状类似于酒精和药物成瘾。杨凤池介绍,青少年网络沉迷主要有社交成瘾、游戏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等。“我们临床案例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对特定信息的过度关注和收集,比如会有强迫性地浏览社会新闻网页、明星动态等情况。”
杨凤池表示,“网瘾”少年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源于网络自身特性,也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
网络便捷、高效,青少年能轻松地通过网上聊天室、讨论组、论坛等方式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满足社交需求;网络的匿名性也令他们更容易在网络上放纵自己,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
同时,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的易感性,也就是更容易被不良内容诱惑和影响。”杨凤池以网络色情成瘾为例,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性充满好奇,也因此易受到网络成人内容的诱惑甚至沉溺其中。
除了网络成瘾外,演讲中杨凤池也着重强调了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网络安全风险。他指出,低龄未成年人相对更易受到隐私泄露的困扰,而初高中生群体则更易遭遇网络欺凌,如被陌生人网络围攻、辱骂等。杨凤池说,“年龄大的孩子相对拥有更多上网自由,但处于青春期更易冲动和叛逆,为追星或其他个人喜好等与人发生争吵的概率更高,甚至引发网暴事件。”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家长
亿万“Z世代”的青少年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天生带有网络基因。当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 1.93 亿,互联网技术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新平台, 与此同时,网络欺凌欺诈、网络隐私泄露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 加强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已经成为迫切的课题。
对此,杨凤池建议,网络平台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例如,设置举报入口、加强内容审核、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等。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尤其是事前引导和预防机制的构建,协同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监管和引导。
“在我们的临床心理学实践中,家长咨询求助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上网时间过长,沉迷成瘾。这个问题,本质是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问题,网络平台管理再完善也解决不了。”杨凤池直言,青少年网络防沉迷、网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家庭,家长是健康上网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步必须要和孩子沟通,了解清楚孩子上网的需求,引导孩子明确正向积极的上网目标;其次就是共同约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则,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如设闹铃定时关屏休息、固定上网时段等。”
对于已经出现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杨凤池强调,关键在做对心理行为干预和疏导,尤其要注意孩子背后的原生家庭环境。他介绍,其团队曾专门做过一个研究课题,调研网络成瘾和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夫妻关系有严重问题,或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有严重问题的家庭中,孩子特别倾向于到虚拟空间寻找精神寄托,弥补在家庭关系里的情感缺失。”杨凤池表示,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佳的家庭环境,易使青少年产生心理创伤,这类家庭往往对孩子上网习惯的正向引导和合理监管也不够充分,成为青少年网络素养匮乏的一层重要因素。
“我们实践中对这类网瘾少年的疗愈,不是光孩子来,而是要求父母跟孩子要一起来。此外还会有针对亲子关系的专门团体治疗、个体治疗等多种方式,来对整体家庭成员共同进行心理辅导。”杨凤池再次强调,即使是在事中事后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干预中,家长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筑好家庭的网络心理健康防线任重道远。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