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247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书接上回
总而言之,没有一个是硬性标准,北大大舞台,有胆你就来!在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感觉3某0的大哥所说的,脸厚不一定成功但脸不厚一定不能成功 ~~~~)最终,孙ge通过了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可降20分录取。然而孙ge此时的成绩只有将将600,也就是说,他需要在剩下几个月时间,再提高大约50分,才能用上这20分降分。(这种可能就是为了目标所学习,那势必会事半功倍)这天方夜谭一样的任务,对别人来说也许很难,但是对临时抱佛脚专业户孙割那都不是事。果不其然,他的高考成绩是650分,其中,数学132分。他在广东惠州市读书(4岁迁移到惠州),到青海(孙ge出生地)参加高考,这对他考入北大有利。(这是不是也算是那些年盛行的高考移民?)当年北京大学在广东省的投档线为653,孙割加自主招生上降的20分,成功完成三本生到北大中文系的华丽转身。许多人都曾经质疑,孙ge是不是回到出生地青海高考了。这个现阶段没有准确说法(有没有大哥艾特一手孙ge求证一下哈哈哈哈),所以只能根据目前的一些情况推测。惠州一中符合条件,但以孙ge家当年的窘迫情况,怕是没有插到青海重点高中的资源。另外就是,孙ge华丽转身进入北大后,频繁回到惠州一中演讲,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综上,我认为孙ge大概率还是在广东而不是出生地青海高考的,但是这一点我也没有证据。(估计这个哥们也没啥证据哈哈哈哈哈,以上仅为个人推测~~~~~~~~~)进入北大后,意气风发的孙ge在萌芽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一道论证题》,大致就是把自己这一年的丰功伟绩吹了一遍,在结尾他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这篇文章为孙ge引来了近万封回信。也许就是在此时,孙geget到了流量的威力。(流量其实是现在自媒体时代的说法,在任何时候你能得到他人关注与信任都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ps我们现在也是在慢慢做~~~~)但是吹逼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进入北大中文系后,孙ge发现自己在中文系根本不够看,毕竟人家都是货真价实的学霸,这么下去自己怕是毕业都难。而孙ge一向秉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的原则,但是倒数第一不包括在内。可是自己咋能在北京大学这种高手如云的地方当第一呢?孙ge观察了一圈,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入北大的学霸,多去学习了金融、管理等离qian近的学科,中文系的能人也不少。但有个学科,由于离钱太远,学霸们避之唯恐不及。说稍微难听点,这个专业集中了北大学习力....比较垫底的文科生。自己去了,岂不就有矬子里面拔大个的机会?说干就干,他大一下学期就申请了转系(当年转系好像就是这么好转,现在转系还需要什么年纪前几,)从中文系转到了历史系。然而进了历史系他才发现,这里虽然没有状元,比不得元培实验班个个都是学神,但也不是吃素的,自己这种擦边进来的依然当不了第一。咋办呢?搞不定同学,就搞教授。在后来有一次接受《GQ》采访的时候,孙ge透露了自己的小妙招:历史系的课考试占的分数少,论文是大头。跟老师多交流,关系熟了,正式交论文之前先让他看一下,提点儿建议,我再改改。分数能差吗?”每选一门课,他一定要拿到老师的手机号和邮箱,“出了事至少能找到责任人”,他嘴角翘起,伸出四根手指:“我的印象中,至少有4门课原本在85分以下,问老师以后,改到了85分以上。简单地说就是,话聊。可能是当时历史系老师普遍坐冷板凳,许多历史系老师真的特别喜欢这个愿意和自己唠嗑的学生,他也通过这种办法,成功从中等生逆袭成了北大历史系第一名,还获得了去香港中文大学交流的机会,代表北大参加在荷兰的联合国模拟大会。(长大之后慢慢才会意识到,好的资源,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等是等不到的!!!!!有机会先上,成不成功后说,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emmm但是好难呜呜呜呜)总之,孙geget了当时北大最好的资源,是北大最靓的仔。不过孙ge的理想远远不止于此,他觉得北大学生已经不配当他的对手了,这次他要挑战一把北大校长。2011年,北大校长周其凤提出了“学业会商制度”,本来是想帮助一些因学习困难、思想偏激、经济贫困等原因荒废学业的学生走上正轨的,但孙割感觉,此处可以下嘴。于是他抓住了受帮扶人群特征中的“思想偏激”这四个字,接连在北大BBS发文,称“学业会商制度”是罪恶的、旨在将全面控制学生制度化的,是“当代纳粹”。骂学校总归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最后这篇文成了北大爆款,搞的周其凤左右为难,最后会商制度不了了之,算是流产了。(就是这小子,自己一人得利,苦了我们后来者!!!!!)但孙ge这次风波中,大出风头,成了青年领袖。2011,他和当时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的蒋方舟一同登上《亚洲周刊》封面,正式走上了成名之路。此时,他已经以北京大学历史系第一名申请到了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专业,成为了懂王的忘年校友。有留学美国的都懂,东亚研究至少在当年,属于无人问津的冷门领域。宾夕法尼亚大学虽好,但出名的是沃顿商学院,也就是懂王家的自留地,不赚钱的东亚研究并没有多少人申请,毕竟学费高昂,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孙割就是利用这一信息差,先进去了在说。两年后,他提起这段留学经历,已经开始自称自己是沃顿毕业的了。 而以上这些眼花缭乱又让人惊叹的操作,只是孙割人生中比较不重要的一段而已....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天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