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260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大约半年前,武汉出租车司机王斌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存压力。在王斌12年的出租车驾龄里,传统出租车市场先是经受网约车兴起的冲击,如今又面临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浪潮。生存压力直观地反映在工作时长和收入上。王斌告诉南都记者,此前,他一天运营8至10小时,但现在工作强度涨至12小时;日收入则从300至400元,降到200至300元,“不得不逼迫自己延长工作时间”。近期,随着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攀升,无人驾驶网约车替代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担忧涌现。一份盖有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公章的文件在标题写到,“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为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南都记者拨打了该客运公司的官方座机号,但对方连忙以“打错了”为由挂断通话。无人驾驶网约车与司机群体的矛盾,也将科技革新冲击劳动力市场的话题重新抬上桌面。知名学者孙立平公开呼吁,在困难时刻,自动驾驶网约车不应“与底层抢饭碗”。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向南都记者表示,在短期3至5年内,无人驾驶出租车替代司机的速度不会那么快,因为无人驾驶技术尚不成熟,车辆和运营成本仍较高。但长期来看,自动化对人力的取代是大势所趋。今天5月15日,百度在武汉举办的Apollo Day2024上宣布,萝卜快跑已经攻克了武汉的复杂道路场景,实现了武汉3000平方公里城市全域、24小时全天候覆盖。
5月16日的百度2024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进一步透露,目前,武汉的全自动驾驶车队规模已增长至300辆,比一年前增加了三倍,服务覆盖了超过700万人口——约占武汉市总人口的一半。此外,百度计划到年底将武汉运营的全自动网约车扩大到1000辆。李彦宏还披露了武汉地区的订单数据: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上升至70%,高于2022年8月的10%和2023年第四季度的45%,并预计不久将达到100%。针对是否会因近期司机担忧而放慢无人驾驶网约车部署的步伐,百度方面表示不便回应。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快速扩张,与当地政策扶持息息相关。2022年8月,武汉在国内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萝卜快跑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的平台。所谓全无人商业化试点,亦即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2023年1月,百度与武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启规模化无人驾驶商业运营服务,打造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运营区。武汉拥有国内第六、中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示范区拥有常态化运行自动驾驶车辆(含自动驾驶出租车和无人巴士)491辆,其中九成以上车辆在武汉经开区和东西湖区运行。全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73.2万单,服务90万人次。换算来看,自动驾驶服务订单日均约2000单。武汉示范区的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数量、订单量,以及开放道路里程、面积等核心数据来看,“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武汉之外,萝卜快跑还在其他10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据百度财报公布的总体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约82.6万次叫车服务,同比增长25%。截至2024 年4月19日,累计为公众提供乘车服务次数突破600万。“萝卜快跑的营收增长速度会更快,已非常接近盈亏平衡的临界点。”5月中旬,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公开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受萝卜快跑业务积极因素的带动,百度港股股价连续两日大涨,7月10日涨幅10.14%,7月11日上涨2.26%。司机面临的则是另一番图景。武汉本地出租车司机王斌抱怨萝卜快跑低价竞争:乘客肯定愿意坐低价车,但“对我们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会产生极大冲击”。价格低,也是社交平台上一些体验过萝卜快跑的网民的普遍感受。南都记者测试发现,在北京亦庄,从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到永晖大厦约4公里路程,萝卜快跑的预估价仅约7元,而高德平台给出的经济型快车预估价在14-16元。武汉地区情况类似,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到武汉体育中心约10公里的路程,萝卜快跑的预估价为16元,高德平台经济型快车则在20-21元。在纪雪洪看来,早期的低价是可以理解的,能够在推广期让公众尽快认识和接触到新的出行服务。类似于新店刚营业的促销活动,平台方不可能持续地补贴。随着无人驾驶网约车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平台方会根据成本对价格进行调整。不过,无人驾驶车辆成熟后,其服务价格也会低于目前的网约车价格。另有多家出租车公司向南都记者谈及了无人驾驶网约车带来的影响。武汉市建昊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司机接单量和收入有明显下降,但他没有提供相应的具体数字。“对我们收入产生了影响,我们也无法干涉,只能被动地适应,静观其变。”武汉市江北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无人驾驶网约车是一项政策性的事物,“我们没办法评价”。他说,现实压力面前,司机“努力的就有饭吃,不努力就没饭吃”。不同司机感触到的压力实际上存在差异。一位有着三年滴滴驾龄的武汉司机肖培告诉南都记者,萝卜快跑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大影响,虽然订单量会少一些,但变化不大。肖培说,目前自己并不担心手中的“饭碗”。他观察到,萝卜快跑车辆不够灵活,有些司机可以走的小路,萝卜快跑并不能踏足;另外,乘客不在指定位置时,萝卜快跑也无法接送;萝卜快跑还有一个硬性规定,副驾驶不能做人,“那四个人打车就上不去了”。几天前,肖培在武汉京汉大道遇到一辆正在掉头的萝卜快跑,“掉个头都要掉几分钟,把后面的车全部堵住了,还说叫‘快跑’,你看它能跑吗?”除了操作不够利索,肖培还认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同样会阻碍其接受度。“路上看到旁边有萝卜快跑,我都要离它远一点。”他提到近日发生的萝卜快跑与行人相撞事件,“要是有司机在,那个情况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肖培的乐观情绪背后,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成熟现状。有关萝卜快跑随意停车、影响道路交通的投诉,遍布“武汉城市留言板”官网。
武汉市经开区(汉南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对一则留言回复说,目前自动驾驶车辆策略偏保守,在城市开放道路中运营,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无论在感知、算法、执行层面均是严峻的考验,自动驾驶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各界对良好应用场景的维护和支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达到更安全、平稳的乘车体验”。随着技术成熟,纪雪洪说,无人驾驶网约车替代司机是大势所趋,就和AI大模型对一些翻译、客服等岗位的冲击一样,“市场是比较残酷的”。他认为,技术的进步虽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缓解问题不能以阻碍技术进步为代价,因为技术进步可以造福于更多人群,比如客运市场的广大乘客。对于可能面临被替代风险的司机群体,纪雪洪建议司机应尽早意识到从业挑战,在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前,完成工作技能的转化调整,“市场总是会出现新的工作机会”。但转化职业并非易事。王斌说,自己已接近50岁,如果退出司机岗位,不知道还能从事哪个行业,何况现在找到合适工作的难度也较大。“在目前能暂时维持生活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坚持跑下去”。他也意识到,网约化和无人化作为时代潮流,是不可避免的。“在不久的将来,传统出租车行业可能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王斌认为,政府部门应当控制无人驾驶投放的区域范围和数量,比如在城市偏僻地区大量投放,解决当地打车难的问题;而在城区人流密集的地方,则应控制数量,避免造成更大的交通拥堵,以及对司机的过大冲击。王斌和所在出租车公司的其他司机,也在主动采取应对策略。他们呼吁公司减免一部分的车辆租金收入,并推动公司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具体建议措施。王斌说,司机还有必要提升出租车自身的服务水平,杜绝备受诟病的绕道、宰客、甩客等做法,“以自己的优质服务重新赢得乘客的认可”。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天下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