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219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网络已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疆域,展现了全球文明的新进步。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短短三十年间,我国就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再到“6G探索”,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新战场。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俄乌冲突中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俄罗斯发动的“认知战”,还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行动——“棱镜计划”,都凸显围绕网络空间发展权、主导权、控制权的竞争愈演愈烈。从国内情况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了历史性交汇,在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且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网络的跨时空、跨国界、信息快速传播与多向互动等特点,极易催化和放大现实社会问题,导致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领域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和最严峻的国家安全问题之一。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被置于显要位置,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章节独立撰写。从历史上看,这是党的报告中第一次以专章阐述和部署国家安全。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围绕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将网络安全上升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十年来,全国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网络安全取得了重大成就,网络强国建设进一步得到夯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在网络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选择,更是保护网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国防安全的应有之义。
十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从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一系列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并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为构建和谐、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提供了坚实基础,筑牢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四梁八柱”,为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提供了法律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十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建设成绩显著,先后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制度等,实施《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10月,国家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字化应用场景安全、安全基础能力提升为主线,遴选出一批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不断推进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提升网络基础设施保障能力。2021年9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积极布局数字治理,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例如紫金山实验室面向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在未来网络、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形成了维护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的强大合力,构建起了“全国一盘棋”的工作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
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面对着更趋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意识形态领域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迭代发展,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呈现出高科技加持、跨国界传播、多主体主导、去中心化参与、线上线下密切联动等新特点,互联网的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深度重合,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为严峻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深刻阐明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十年来,我国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不断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推出“万山磅礴看主峰”“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等一系列品牌项目,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展播《警号111871,请回答》《江山壮丽》《地下700米的孤勇者》等500余个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举办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深入开展“清朗”“护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切实筑牢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屏障,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维护。“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深刻阐述了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的根本所在。
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仅凭一国力量无法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治理,唯有协同合作,加强网络安全交流沟通,才能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打造多边、多方参与,以共进、共赢为目标的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十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持续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强化网络安全国际合作。自2014年起,连续十年在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搭建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举办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网上丝绸之路大会等交流活动;推动互联网域名地址分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和国际网络安全治理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我国日益成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核心力量。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车间”与“土壤”。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深入,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需求就越高,高水平、实战化的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场景和产业主体的必备能力,网络安全已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保障。十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网络强国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安全共治共建渐入佳境,有效地维护和塑造了我国国家安全局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让互联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助力。(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4年第4期)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ZhouSa.com-宙飒天下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