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设备安全
网络和设备安全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物理环境安全等建设内容。对于终端设备安全,具备通用操作系统的终端需定期更新系统和补丁程序,并安装病毒防护和查杀工具,以防止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工控设备等专用设备需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并及时维护和更新软件版本;对在重要终端和服务器内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应使用抗恶意代码工具进行病毒查杀;对于内部重要数据及文件处理终端,应采用数据泄漏防护系统进行加密,以实现对重要文件处理和传输的管控。对于有线网络安全,校园网出口区应具备网络安全监测和告警能力,核心交换区应具备网络流量检测能力,接入区应具备数据采集能力,各网络区域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的联动性,更好的为数据安全预警和分析做数据支撑。对于无线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接入应提供认证功能,并能够检测到非授权终端设备的接入行为,应能识别网络扫描、DDoS攻击、密码破解、中间人攻击等行为,并能够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入网实名制认证和网络行为审计留存。对于物理环境安全,主要是指数据中心的环境建设应满足相关标准所规定的温湿度、防火、防雷、防水、防损坏等内容,良好的机房环境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从而进一步保证和提升内部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指对智慧校园各类应用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安全防护和安全治理。在技术方面,综合运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覆盖数据全流程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使用认证、权限管理和智能检测,以保障对数据的最小权限使用、安全交换共享,以及对被篡改数据的精准识别。具体实现上,对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个人信息等,应采用校验技术、密码技术等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以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机密性;对于重要数据和数据处理系统,应通过数据的本地备份、异地容灾,以及系统的热冗余等实现对数据的主动防护,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在管理方面,应制定校园数据分级分类制度,通过梳理数据目录明确敏感数据范围,应制定校园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相关办法,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应用、处理等环节进行操作规范,有效指导数据安全防范、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对校园网站、移动应用、业务平台等软件系统进行安全保护,主要通过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入侵防范、远程加密等实现。身份鉴别是指对登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并对非法登录进行次数限制和自动退出。访问控制是指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功能以及数据的访问,并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入侵防范是指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同时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远程加密是指在用户在校外对校内的信息系统进行远程访问时应使用链路加密技术或响应安全设备,校内外进行系统间文件传输和数据交互时,应采用密码技术等进行加密传输。
发展趋势
安全支撑层的未来发展呈现出智能化、协同化、定制化等特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安全体系将充分利用新技术,通过自动学习攻击行为等实现安全策略的自动化、智能化调整,并具备研判安全风险及发展趋势的能力。未来校园安全建设将更注重全局性布局,通过对设备、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等多个层次进行统一检测、防护和预警,实现纵向的数据互通和安全管理的协同发展。随着可编程安全设备的深度应用,未来校园安全支撑内容和防护策略可以根据校园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从而有效提高安全防护效率,保证智慧校园整体的安全运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