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信部将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生态。10月28日至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举行。会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启动,成都、苏州、东莞、宁波、南昌等30个市(区)纳入首批试点,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从政策支持、路径引导、服务支撑3方面发力,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路径。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论坛致辞。张云明强调,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布局5G、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高品质通信网络向制造、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度拓展,提升支撑体系的完整性。要锚定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前瞻布局5G-A、6G、光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体系的先进性。要强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安全建设,增强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提升防护体系的安全性。要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链各方交流,深化数字领域国际共识,积极打造开放、创新、绿色、繁荣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体系的开放性。西门子2023 年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制造领域投资超过5亿美元 11月6日,西门子宣布投资1.5亿美元在达拉斯-沃斯堡新建一家高科技制造工厂,为美国数据中心和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动力。这家工厂将生产最先进、可靠和高效的电气设备。它将使美国数据中心加速增长,还将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这项投资专门支持数据中心领域的长期客户,预计到2030年,该领域的需求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作为这些投资的一部分,西门子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在北卡罗来纳州列克星敦投资2.2亿美元新建铁路制造工厂。此外,该公司还在德克萨斯州格兰德梅里市和加利福尼亚州波莫纳投资了两家电气产品制造厂。这些项目使西门子今年在美国的总投资达到5.1亿美元,将为西门子创造1700个就业岗位。11月6日,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施耐德电气在第六届进博会上联合发布报告《数字赋能 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正当时——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高管洞察2023》。报告基于对120家企业高管深入调研,解析了制造业转型的核心、绿色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和建设运营中的重点问题。报告指出,绿色智能工厂建设整体呈现三大趋势:第一,绿色智能工厂已经成为领军企业的重要特征,数字化、绿色化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将引领未来工厂的发展方向;第二,“降本”和“减碳”是绿色智能工厂建设的最突出价值诉求,企业增长模式逐步从高耗能、粗放型转向精细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增长方式;第三,面向未来的绿色智能工厂包括精益运营、绿色环保、全面感知、智能管控、以人为本、产业协同六大特征。报告认为,企业在绿色智能工厂的建设过程中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战略挑战,56%的企业认为工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二是运营挑战,难以确定合适的场景和切入点,以及前期建设投入高、回报期长等;三是技术挑战,在行业技术迭代快的情况下如何借力技术,以及业务与技术融合不强等;四是人才挑战,如何通过打造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工厂建设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员工意愿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报告建议,以“1+4”框架打造端到端绿色智能工厂,即遵循“价值创造”的理念,从“战略”“运营”“技术”“人才”四个层面实现绿色化和智能化融合。
11月1日,甘肃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省长任振鹤强调,要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举措,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指示,加快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延链、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努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等方面作出甘肃贡献;加速成长壮大,育出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加力技术变革,提升科技创新新效益,放大甘肃省科研优势,加大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力度,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企业培育,带出经营主体新气象,推动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加深融合发展,赋出数字技术新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大绿色循环,腾出节能降碳新空间,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大绿色制造工艺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加效园区建设,聚出产业集聚新优势,坚持把园区作为主阵地,优化功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吸附力、竞争力,提升各类园区工业首位度。11月3日,云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工业立省、制造强省,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工业振兴新局面。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强调,要深化对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三条规律性认识”,把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目标方向、具体路径,聚力推进“四大支撑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要实施顶梁工程,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烟草、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实施夯基工程,推动有色、绿色化工、绿色钢铁、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等传统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实施领航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实施先导工程,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占先。11月6日,河北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用好雄安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持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要持续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要持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和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和标志性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山东将实施转型路径优化、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供给深化“三化”专项行动,加快打造点上企业有标杆、线上行业有示范、面上区域有样板的一体化格局,引领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效、提速、提质。转型路径优化专项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围绕产线、车间、工厂等生产环节,综合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多场景、多层次试点示范,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到2025年,建成50家达标“灯塔工厂”的国家级智能工厂、500家以上5G工厂、1万家以上“晨星工厂”。其中,省属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全覆盖,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改革绩效考核。持续开展“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行动,以“顾问+雇员”方式,推进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分区域累计建设50个以上省级“产业大脑”,3年内汇聚形成山东“工业经济大脑”,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能级跃升。为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加快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五单位近日印发《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暂行)》印发 10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指出,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指导集群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提升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引导集群企业运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及评测指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和系统解决方案,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 集成应用,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加快集群绿色低碳转型。优化集群能源消费结构,推 广清洁能源应用,开展节能改造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强化资源 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完善绿色制造体系。西安高新区重磅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 11月3日,在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论坛上,西安高新区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制定新目标、拿出新举措,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聚力打造西部示范、全国引领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到2030年,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总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增至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扩大到20%,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全球领先的芯片生产研发基地。《意见》聚焦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目标,西安高新区将着力实施“优质企业引育、双链融合促进、园区能级提升、产业数字赋能及制造提质增效”等5大行动;围绕5G、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实施“新主体引育、新项目谋划、新场景打造、新空间拓展及新平台搭建”等5大工程;率先布局新型储能、医美健康等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新应用、新场景。
SEMI推出新的工业4.0就绪评估模型(IRAM)11月2日,SEMI宣布推出新的工业4.0就绪评估模型(IRAM),以帮助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的组织评估和跟踪其智能制造技术部署进度,并为其数字化转型制定路线图。通过SEMI智能制造计划和行业专家的合作,IRAM帮助公司确定对扩大和维持工业4.0转型至关重要的技术增强,以提高芯片制造效率,生产力和质量。IRAM旨在支持晶圆厂和后端或企业级设施中的关键操作,但也扩展到支持行业和大多数基于批量的生产线,提供一个基准工具来比较同行或跨行业的工业4.0部署。IRAM使组织能够评估其工业4.0成熟度,并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最大化投资回报率。Blues与RAKwireless合作简化全球IIoT连接和原型设计 11月3日消息,工业物联网(IIoT)服务提供商Blues和硬件制造公司RAKwireless联手简化全球蜂窝连接、加速IIoT产品开发并促进原型设计,同时确保无缝连接。此次合作旨在解决与工业物联网产品开发相关的常见挑战,例如复杂的物理设计功能以及不同连接选项之间的兼容性问题。11月9日,诺基亚贝尔实验室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研发合作协议,以支持沙特阿拉伯王国及其他地区工业部门的工业4.0/4IR数字用例创建和概念验证开发。该合作旨在利用两家公司的尖端研究和技术,为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用事业、采矿、制造和物流在内的各种行业推进数字用例。预计两家公司将在研发工作上进行合作,开发联合概念验证解决方案,并在实际部署中验证技术,以扩展企业工业自动化应用,从而释放工业运营的新潜力。此次合作还将致力于培育5G和新兴技术的综合生态系统,以整合有助于塑造工业部门未来的尖端技术。10月28日,由中国电信主建并运营的中南智能算力中心竣工投产仪式在长沙市天心区举行。中南智能算力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电信天翼云一级节点,辐射中南五省。中南智能算力中心是湖南“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电信在中部地区投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规划面积300亩。未来3年内,中南智能算力中心计划引进300多家云计算、智能网联、5G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入驻,为各行各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应用和网络信息安全服务。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富联将与英特尔联合发布下一代先进散热技术——超流体液冷技术,该技术通过有效降低冷却液的黏度和摩擦力,提升热对流系数和热浮力效果,打破单相浸没式液冷散热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将有效突破当前液冷技术极限,为不断增长的AI算力需求提供更加先进的散热解决方案。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海博思创与施耐德电气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智慧零碳、碳足迹、工业化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携手开拓市场,围绕技术研发、商务合作、高质量交付、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多种创新产业协同,共同推进储能市场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绿色转型。10月27日,由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发起的“常州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51家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会员。联盟成立后,将以“融合、创新、协作、共赢”为目标,一方面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创新策源地作用,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将促进通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合作,助力联盟成员单位加大技术自主研发力度,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切实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动力及储能电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11月14日,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联合指导,中国信通院主办的2023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江苏)在南京成功举办。大会以“标识向实 网联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打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江苏范式。会议期间,《江苏省标识赋能产业创新应用案例集(2023)》、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服务手册》等成果集中发布。2023第六届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11月2日—3日,由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通信管理局、黄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第六届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黄石召开。大会以“加速数实深度融合 助推中小企业转型”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分享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规模发展的新路径。会议期间,《湖北省2023年第一批5G全连接工厂》《2023年黄石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黄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第三批)》等3项成果集中发布。
11月14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工作组主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十大趋势(2023年)。该趋势从标识解析体系的定位、运行、标准、设施、产品、技术、拓展、应用、生态和政策这十个角度,关注已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大生态的技术,着眼于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实践验证,以洞察标识解析技术在新型工业化中的角色转换、产业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演变。- 趋势1:五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标识赋能新型工业化四类场景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工业制造模式、创新体系、要素配置、产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工业互联网聚焦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标识是纽带等五大体系,五位一体全面协同发展,夯实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作用。其中,标识面向先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等四大典型模式,发挥标识的核心纽带作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趋势2:各级节点网络稳定运行,注册解析规模保持稳定性增长
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我国已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覆盖。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仅1年时间,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就从2000亿突破至4000多亿;平均每个二级节点,接入了不少于1000家企业;平均一个企业节点,注册不少于120万个标识。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31万家,注册解析规模保持稳定性增长,覆盖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43个国民经济行业,已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环节,全面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趋势3:标识数据质量引发关注,元数据标准形成两种研制模式
标识数据高质量连接是增强标识解析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推动工业数据要素融通发展的关键,在推动标识解析逐步覆盖不同企业、不同环节、不同系统的过程中,标识数据仍面临抽样化、自由化的发展挑战,也引发了产业界的关注。为加速提升标识数据质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方建立了标识数据“五个一”标准化推进路径,即为每一个行业打造一项编码标准、一项元数据标准、一本应用指南、一组数据工具、一套数据字典,特别是围绕垂直行业和共性场景两条路径,当前已在17个重点行业、5个典型场景形成了一批成果。- 趋势4:建设数据标识服务网络,打造基础设施原生性数据服务
以赋能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交易为目标,构建以标识为切入点的数据标识服务网络,是我国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围绕数据标识化、数据对象化、数据要素化三大技术路径建立服务网络,提高数据要素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当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在推进相关研究,特别是在技术方案落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成为发展焦点,但如何实现数据标识的高性能处理,如何定义数据对象的存储结构和资源管理方式,如何建立数据要素化的认证体系等问题仍面临挑战。- 趋势5:认证类业务场景占比大,主动标识载体解决方案需优化
截至 2023年11月上旬,全国累计部署主动标识载体2875万枚。为丰富标识产品类型,拓展载体应用范围,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起的“繁星计划”—— 寻找工业互联网好产品活动于2023年9月完成了第一批标识产品与设备评选,总计30款产品入选优秀产品名录,为主动标识载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当前主动标识载体多以集成电路卡形态为主,且规模化发展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亟需丰富主动标识载体的类型和形态,持续开展“繁星计划”评选活动,加快推进产品评估认证工作,加强轻量级、自管理、分布式的认证体系建设。- 趋势6:双轮驱动标识技术创新,实现权利和信任的网络化传递
在数据要素价值化及跨境数据流通双轮需求驱动下,分布式标识实现权利和信任的网络化传递,有效支持数据流通。基于分布式标识DID和可验证凭证VC等技术可以为预先未知伙伴建立信任网络,让数据和数据使用权被有选择性的传递。例如:西门子使用分布式标识与区块链等技术,推出碳足迹可信计算与追溯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出海绿色低碳服务,可以在保护供应链信息情况下,实现碳数据可信流转和验证。- 趋势7:算力标识探索逐步增多,支持算力网络资源调度与对接
算力网络中有效的识别芯片、资源、函数、功能和应用等不同维度的算力资源,构建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智能算力服务网络,有助于实现更加优化的算力资源调度、供需匹配、可信交易等。当前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产业界高度关注算力标识对算力网络服务的赋能,但针对如何标识、如何解析、如何可信三大重点问题,需细化算力标识的解决方案。- 趋势8:产品数字护照正式起航,引领全环节标识数据深度整合
欧盟立足产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需求,提出“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强制性要求,推动建立特定于产品、具备唯一标识符的绿色可持续数据集,通过数据载体实现产业链数据的整合。DPP正成为产品双化协同发展的典型实践,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天然耦合。可充分发挥现有数字基础设施作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数字护照技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趋势9:应用成效评估全面启动,鼓励跨企业深层次化标识应用
发展规模化、深度嵌入、高质量的标识应用是培育标识产业生态的核心,也是衡量标识解析体系基础设施的关键。为推动产业界及时发现标识应用问题、挖掘优秀应用标杆、探索标识应用趋势、引导标识应用发展,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界学术界开展标识应用评估工作。现阶段我国标识应用从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迈入企业应用成效深入探索时期,标识规模与工业要素规模相当、标识软硬件与企业传统信息化基本接轨、标识应用与降本增效成效直接挂钩,但规模化发展仍需持续推进,应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趋势10:标识应用向全行业贯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化发展
利用标识渗透性强、兼容性高等优势,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医疗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贯通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当前标识应用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向上扩展到设计与方法,向下延伸到后服务市场,已服务于供应链的原料供应到终端的消费者全链条。过去的两年,各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在重点领域实现标识一体化贯通应用,逐步打造技术、产品、设施、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