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睿星通丨航海领域卫星通信的引领者
凯睿星通是国内领先的卫星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卫星通信领域,坚持自主研发、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旨在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在日常科研和教学中,他组织并参与了多项卫星通信领域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国内船舶卫星通信技术为英美等大公司垄断,当时,在中国的民用领域市场,90%以上的卫星通信产品都依赖进口,不仅没有自主定价权,用户体验也差很多。
在积累了核心技术、并得到了众多专家、政府的认可之后,李江华想:能不能做一套中国核心技术的卫星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服务。带着这样的初衷与想法,有着稳定职业的高校教师李江华,开始辞职迈向创业大潮。
02
凯睿星通的自主化之路
2011年,李江华带领团队成立了凯睿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卫星通信领域的产品研发。
在学校,他主要研究军用领域的卫星通讯,而从部队出来之后,则向民用、政府端市场倾斜。
然而一旦转向民用,就意味着要跟国际上最优秀的公司来竞争,竞争的难度一下子提升了几个台阶。我们都知道,中国虽然是卫星大国,但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欧美国家的手里,更让人担忧的是,政府使用的大部分卫星通讯的应急指挥网络也都是国外的产品。
重点领域的核心通信技术不能受制于人。作为一名军人,李江华对信息安全有着很强的敏感度。所以公司从成立之初,他就朝着政府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这个方向布局。在这个框架的引领下,凯睿星通围绕着卫星通信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运营三大领域拓展:
第一阶段是技术的研发。凯睿星通在成立伊始就参与了很多国家级重点项目,比如神舟飞船搜救视频的回传、中国首个登月舱的卫星通信验证项目、以及国家部委级的卫星通信的核心网改造和系统的研发等。
第二阶段是产品化的路程。在2014-2016年之间,凯睿星通研发了6个卫星通信系列、30多种不同产品,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卫星通信调制解调器、便携站、车载站、船载站、主站、各种运维系统等相关系列产品群。“作为一个创业公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把好的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的产品,但我们做到了。”
第三阶段,朝着产业化方向大步向前。李江华介绍,这一阶段主要包含三个方向:第一,深耕政府产品国产化替代,包括公安、消防、应急等领域,力争把国外的系统全部替换成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保证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其次是继续推进军工产品的研发力度;第三,做全球海上卫星通信的运营。
03
布局海上领域,构建强大海上WiFi
父亲早年在海军,通常几个月,爸爸才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李江华从小就知道海上通信的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船上开始配备卫星通讯电话,但资费贵的惊人,因为这些海上通信设备、运营系统全部都从国外采买,定价当然是别人说了算,一兆要26美金,随便打开一个网页,就需要600块钱人民币,这价格,足以让普通的船员望而却步。而且只能提供窄带接入服务,也就是一条船,每天只能发个邮件、打个电话,仅限于公务使用,船员要想使用是非常受限的。
除了资费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是意义重大。海上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资源,一旦海上运输被封锁,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将是生死攸关的,自主技术就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铠甲”。李江华瞄准这个领域,打起攻坚战,利用自身技术把卫星宽带接入船舶,这一颠覆性举措使资费降低了99%,达到了5毛—1元/兆,让船员的日常通信甚至是休闲娱乐不再是奢望,让海上不再成为信息孤岛。
同一年,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凯睿星通还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联手,共同打造“丝路星网”海上宽带卫星通信服务运营品牌,利用中国卫通、亚太卫星等卫星资源运营商,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区域互联互通提供通信保障。
做中国卫星通信核心技术的领跑者,让中国的卫星通讯产品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李江华的目标和愿景。目前,他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在卫星通信这个高精尖领域,全球范围内能掌握整套卫星通讯技术的公司不超过20家,凯睿星通是其中之一。这是他们10年的积淀,也是10年的成果。
04
创业者要心胸开阔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以调制解调为主的卫星通信终端技术及卫星通信网管理控制技术,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打破垄断,实现卫星技术国产化
控维通信的创始人魏武是一位“80”后,从国有企业辞职后,他和几个合伙人来到南京麒麟科创园,受益于南京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成立了南京控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弥补国内很多领域没有国产系统的空白,打破欧美的技术垄断。魏武和他的团队抓住机遇,兢兢业业,短短两年时间,控维通信在卫星通信产品研发上取得瞩目的发展成果。
背包重量只有8公斤,开通架设只需3分钟。卫星通信不再高不可攀,而是像手机WiFi上网一样便宜便捷……
控维通信对外公布了一项硬核科技产品——蓝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是圈内最轻的卫星通信便携设备。从外面的硬件,到里面的卫星通信系统软件,清一色都是“南京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相比于国内外类似产品,控维通信的“蓝鲸”系统在网络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是“蓝鲸”系统中的主打产品,背包全重8公斤,使用时长达3.5小时,机身内置wifi热点,只需连接专用手机App就可以调用终端内所有功能,应急现场的卫星通信像上网一样便捷,能够有效减少对救援道路的依赖,大大缩短灾区恢复通信的时间。
目前,蓝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产品已成功面市,并迅速实现产业化。针对各细分场景提供卫星便携基站、调制解调器、路由器、车载终端、机载终端等,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互联网接入和物联网数据传输等领域。
正如公司口号“通信不中断,控维常相伴”。作为控维通信的主打产品,蓝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即时通讯,广泛应用于消防、公安、海洋、航空等领域。
强势融资,拓展市场
多样研发,让通信无处不在
卫星互联网赛道加速跑,成都卫讯实现多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015年成立的成都卫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讯科技”)即是一家专注于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卫讯科技在中大型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已为公安、消防、应急、石油、电力、海洋等行业用户提供了自主可控、安全性高的卫星通信系统、核心部件及终端产品,实现专用卫星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通信服务以及终端用户卫星互联网接入。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参与多个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项目
在高原山区、大漠戈壁、飞机机舱、远洋邮轮等特殊场景下,要如何实现数据传输与网络接入?
答案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指以卫星为中继站进行数据通信,主要应用于地面基站难以覆盖、地面通信设施难以展开的区域。由于离地面太过遥远,卫星发射上天后,还需要利用专业的地面端设备,才能真正实现互联通信,因此,卫星通信系统及硬件设备研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2015年成立的卫讯科技正是在中大型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研发上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破了“卡脖子”技术,为实现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国虽然已发展成为航天大国,但在卫星通信系统和硬件设备上,过去我们主要还是依靠海外系统和设备,国外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卫讯科技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刘佳介绍,卫讯科技创始团队在卫星通信领域有长期的技术积累,自2012年开始即着手推动相关系统及设备的自主研发。
从卫星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标准做起,卫讯科技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我们就一定要从最底层的协议标准做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从2017年开始,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卫讯科技参与到国家大部委卫星通信系统国产替代的工作中,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佳回忆道,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前前后后有8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测试……在完成产品性能、稳定性验证后,我们一步步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如船载、车载、机载等多个平台的适配使用,拓展应用领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刘佳介绍,目前,卫讯科技围绕卫星通信系统架构设计、通信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已获得100余项知识产权。
加快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研发
国内首创小型卫星通信便携站
走进位于兴隆湖畔的卫讯科技研发中心,一个大约和笔记本电脑大小相当的“白色盒子”十分引人注目,机身上有“应急救援”“应急通信”的标志。
“这是卫讯2017年推出的超轻型卫星通信便携站,属于国内首创,它在应急救灾中可以派上‘大用途’!”刘佳介绍,为了进一步抢跑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赛道,卫讯科技从卫星通信系统的底层协议标准起步后,不断加快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研发,目前已有包括通信板卡、调制解调器、卫星便携站、网管系统等在内的成熟产品,实现了协议标准、系统应用、核心组件、终端产品的全覆盖。
卫讯科技这款全国首创的专网0.35米超轻型卫星便携站重量只有6公斤,且采用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堪称应急救援中的通讯“神器”——过去,应急人员不仅要携带笨重的通讯设备挺进灾区,到达目的地后还要2-3人架设、拼接设备;而现在,借助超轻型卫星便携站,一位应急人员一个背包就能携带,使用时无需拼接,通过一键启动和自动对星功能,3分钟就可以联通卫星网络,实现“救援队伍走到哪里,通信就能连到哪里”。
“这是我们从应急救援实际需求出发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从2015年开始着手研发,历时两年的时间。”刘佳介绍,在此款产品的基础上,卫讯科技此后还进一步开发了多款适配多场景的卫星便携站,并在设备智能化、支架一体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迭代与升级,这些产品在“7·20河南暴雨”“哀牢山失联人员救援”“芦山地震”等应急救援事件中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
创新无止境。卫讯科技立志成为“国内自主可控卫星通信行业领先者”,“就在去年,我们成功完成了直升机机载运营平台的技术攻关,通过先进算法,解决了直升机旋翼遮挡、与现有系统资源不匹配等问题,为我们产品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谈及未来发展,刘佳充满信心,“成都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有人才及产业链优势,我们也将持续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
国产卫星通信基带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星联芯通对外宣布品牌焕新。
星联芯通成立于2018年7月1日,至今正好四周年。
星联芯通主要为用户提供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地面端芯片、终端、系统及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路(Skyway)卫星通信系统,并成功研发国内首款卫星物联网地面通信模组。先后参与包括“虹云工程”、“行云工程”等多项国家级卫星通信网络工程建设。
此次品牌焕新,意在历经四年快速成长后,瞄准未来设立新起点,迈入全新发展阶段,以崭新品牌形象开启新篇章,打造卫星通信领域的国产自主品牌。
原品牌形象
在焕新品牌形象的同时,星联芯通还体系化定义了品牌的价值理念系统。
卫星通信具有重大的国防战略地位,已被纳入新基建重点关注领域。作为地面网络的重要补充,在无人驾驶、应急救援、航空航海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据了解,星联芯通作为国内领先的卫星通信基带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海洋、应急、交通等行业用户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地面系统、核心部件及终端产品。
星联芯通品牌经理唐天石表示,星联芯通一直致力于研发领先的卫星通信基带技术及系统,推动中国卫星通信地面设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解决我国在卫星通信核心技术环节的难点问题,实现自主可控与技术创新。
该公司推出的天路(Skyway)卫星通信系统,已成为国产宽带VSAT通信系统领域的代表产品之一,并大规模应用于海洋海事等领域。
此外,星联芯通还在底层技术层面也做出了多项创新突破。比如公司核心技术专利之一的“高速率、高动态、高效率全网时频同步技术”,有效解决了TDMA宽带卫星通信的定时同步问题,创新性地利用卫星信号快速捕获技术以及自适应门限判决方式,对卫星信号进行快速捕获并同步入网,极大缩短了捕获时间。
当前,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星联芯通参与了多项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并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对此,星联芯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参与了包括“行云工程”“虹云工程”等卫星互联网工程的建设,是国内最早参与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及地面设备研发的科技公司之一。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