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551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敏捷”一词之前代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一种新范式,旨在强调避免项目结束和融资期结束时出现大规模失败,后逐步被应用于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等领域。“敏捷”一词应用领域的拓展,预示着发轫于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技术举措逐步融入管理学的治理中,敏捷治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前,很多社会治理问题,敏捷治理都有较大功能优势和制度价值。
按照时间顺序,敏捷治理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至2009年,它被纳入软件开发治理;第二阶段,2010年,它被视为IT治理的一部分;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它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绩效、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在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及网络安全治理领域比较常见。敏捷治理经历这三个阶段,呈现出的重要特征为内涵逐渐丰富、机制不断健全、模型渐趋多元化。
就敏捷治理的内涵而言,起初定位在应对传统软件开发项目存在的挑战,如由于强调计划和无法回应新出现的需求而容易导致失败。在IT治理领域,它旨在提高应变能力以回应IT治理新出现的问题。在跨学科领域,它旨在从需求侧出发,凸显提高回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能力,并关注政府、公共组织及有关主体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效率问题与公平问题。就敏捷治理的机制而言,它由相对分散的技术性步骤逐步趋向相对集中的治理机制。如,对于新兴技术治理,可在敏捷治理视域下拓展4种机制,分别是“软法”机制、预防机制、恢复机制、责任机制。这4种机制分为两个维度,事前与事后、允许与禁止。相对集中的治理机制是将相对分散的技术性步骤逐步类型化与体系化,这为敏捷治理加入了许多治理元素。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传统治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制定立法与规定需要的周期较长、程序较多,在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变化。有研究表明,如果以传统治理模式为一项新兴技术匆忙确立一些规则,那么规则正式适用时可能已过时。另一方面,网络违法犯罪治理的规范体系日趋丰富。我国网络违法犯罪治理的规范体系大致分为法律、法规、规章、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等。这些规范体系的专业性、区域性日益增强。比如,网络违法犯罪治理中加入了许多有关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规范内容,这些规范内容有的直接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关,有的直接与相关部门管理有关,这是规范体系专业性的表现之一。区域性,是指规范内容逐步呈现地方化特征,如有关数据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增多,这方面浙江、广东、贵州、江苏、上海等省市走在前列。
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网络违法犯罪的敏捷治理?第一,凸显基于过程的软法保障效应。敏捷治理需要回到网络违法犯罪治理的全过程。通常来说,需要从犯罪学角度把握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原理及扩散情形,关注用哪些软法规范来保障网络空间秩序。第二,明确构建基于技术方法与法律规则的预防体系。技术方法的可解释性与可操作性是提升网络违法犯罪治理效果的两个主要切入点。此外,对技术方法的提示与规范是法律规则的重要内容。技术方法与法律规则同频共振,将有力推动我国构建更加深入的网络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第三,探索网络违法犯罪治理的恢复性路径。通过停止有关网络危险活动、启动网络应急响应、支付相应补救资金等多种方式,尽可能迅速减轻网络违法犯罪导致的危害或损害,不断探索网络违法犯罪治理的恢复性路径。第四,优化网络违法犯罪责任承担。对于利用新兴技术实施网络违法犯罪的,不仅要以“硬法”形式增加法律责任,还要以“软法”形式拓展一般责任的可能情形。只有做好法律责任与一般责任的区分,才有助于高效解决网络违法犯罪的责任承担及社会治理问题。(来源:人民法院报)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zhousa.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