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近两百个成员国达成《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
据联合国官网3月5日消息,经过多年酝酿与协商,联合国近200个成员国日前达成《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又称BBNJ协定、公海条约)。该协议是保护全球海洋的历史性协议,旨在保护并复育海洋生物,帮助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至少保护地球30%的陆地、淡水和海洋。由于在资金和捕鱼权方面存在分歧,相关谈判此前已被搁置多年。其中“公海”指所有国家都有权利捕鱼、航行和做研究的国际海域,几乎占据世界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但目前只有约1%的公海受到保护。该条约将为在公海建立新的海洋保护区提供法律框架,限制捕鱼量、船运航线以及在海面200公尺以下海床采矿等勘探活动。据悉,多个国家此次还作出为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的承诺,共涉及金额约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3亿元)。
英国发布《科学技术框架》,旨在到 2030 年巩固英国作为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
据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 3月6日消息,英国发布《科学技术框架》,该计划将把政府的各个部门聚集在一起,以实现一个目标:到 2030 年巩固英国作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的地位。《科学技术框架》是新成立的科学、创新和技术部的首要工作,框架将联动政府的各个部门,建立跨政府、跨部门的协调方式,通过 10 项关键行动将英国技术发展提升到未来十年全球科技的前沿。该框架包括:识别关键技术;确定目标;研发投资;才能和技能;科技公司融资;采购环节;国际合作与机会;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法规和标准;创新公共部门。据悉,英国预计将投入超过 3.7 亿英镑的政府资金,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资和技能培养,覆盖量子、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国际原子能机构称伊朗将与其合作
联合国官网3月4日消息,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原子能组织日前发表联合声明,共同确认采取相关步骤以促进合作的重要性,并称将酌情加快应对未解决的核保障监督问题。声明指出,对于在三个未申报地点发现核材料和/或被核材料污染的设备问题,伊朗表达了继续开展合作的意愿,并表示愿意就此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与准入,以期解决悬而未决的核保障监督问题。此外,伊朗还将在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一步执行适当的核查和监测活动。双方将很快在德黑兰举行技术会议,共同商定相应的实施条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称双方将采取切实步骤来应对核保障监督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前的首要考量是恢复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和监测能力;对于在某个地点发现某种丰度的浓缩铀粒子,其工作方式是提出疑问并获得澄清,而不会对浓缩铀存在背后的意图加以揣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格罗西明确表示,此前伊朗方面拆除的包括摄像头在内的所有监测设备都将得以重新安装,这将涉及到多个地点。
美国参议员将提案立法禁止外国科技产品,TikTok成为潜在目标
据路透社3月5日消息,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表示,计划与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图恩(John Thune)提出法案,以禁止包括TikTok等在内的外国科技产品。2023年3月1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一项法案,赋予美国总统拜登封禁TikTok的权力。华纳还表示,相关法案将力求确保外国技术进入美国时,美方可运用一套系统性的办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予以封禁。
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开发逐级悬浮3D打印技术,为“按需制造器官”奠定基础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3月4日消息,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逐级悬浮3D打印技术SPIRIT,首次实现了打印“栩栩如生”的心室模型。该团队采用超弹性、抗疲劳的微凝胶双相生物墨水的设计策略构建出含分级血管网络的仿生心室模型,实现一体化打印并精准调控具有复杂外部结构和内部血管网络的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SPIRIT技术在体外重现人体器官的复杂精细结构上,具有突出的优势,为体外人造器官的功能重建奠定基础,并在柔性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生物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中美科研团队开发小型化在体实时三维显微成像设备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3月5日消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小型化扫掠共焦对准的平面激发原型系统SCAPE,在实时在体病理学成像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该团队利用同一个物镜当作激发物镜和探测物镜,实现了器官组织内的三维成像,视野范围约为0.8毫米见方0.3毫米深。此外,引入远程光片扫描与去扫描机制,可令主物镜与样本保持相对静止,极大提升二维帧率和三维体积率的上限。该成果可用于肿瘤边界判别、早癌筛查的实时在体成像等临床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强大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中国研究人员破译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图谱
据学术经纬公众号3月5日消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南极磷虾开展了高深度的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构建了约48GB的南极磷虾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大小约是人类的16倍。其中南极磷虾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高达92.45%,这源于其基因组重复序列的两次爆发式扩张,这也使南极磷虾成为了基因组重复序列含量最高的物种。新研究为深入了解南极磷虾提供了基础,也为南极磷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
美韩研究团队开发出3D神经接口设备,为研究下一代神经接口提供新指导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3月3日消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韩国延世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团队合作,将柔性表面电极和多个穿透探头集成,开发出一种柔性、灵活的3D神经接口设备。该设备可用于大范围地记录从大脑表面到大脑内部,直观地洞察神经动力学。和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首次实现了可用于相关的准确(慢性)病理学研究的3D电生理记录,可以同时测量大脑的表面信号和皮质内区域发生的神经活动,为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治疗机制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人体实验被FDA拒绝,其大脑植入计划再推迟
据新浪新闻3月2日消息,7名曾在或正在Neuralink工作的员工透露,公司曾经在2022年初向FDA提出人体实验申请,FDA拒绝批准并提出了许多合理但短期难以解决的安全问题。例如设备使用锂电池的安全性、植入的细丝与大脑其他部分错误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在不损伤脑组织的情况下取出设备的方式。虽然马斯克在2022年11月底曾公开预期“2023年春季”能拿到监管批文,但多名受访员工并不认为公司能够快速解决这些疑问。
美国X-energy与陶氏加强推进小堆部署
据小堆观察3月6日消息,美国X-energy公司与材料科学公司陶氏(Dow)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JDA),将在陶氏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工厂开发一个四模块Xe-100高温气体反应堆设施,从而在未来十年内为该工厂提供安全、可靠、低碳的电力和蒸汽。预计,X-energy与陶氏将在2023年完成选址工作。此前,两家公司签署了意向书,表示将通过开发和部署X-energy先进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帮助陶氏推进其2030年减排30%、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挪威成功开通全球首条无人驾驶货运航线
据无人船艇前沿3月6日消息,挪威海事局、挪威科技大学、挪威海事协会与挪威海事中心近期表示,已成功地在特隆赫姆峡湾开通了全球首条无人驾驶货运航线。据悉,该航线通过新型自主无人船舶技术进行运营,总长约16公里,连接了特隆赫姆市与海湾中的一些重要码头。目前,挪威海上机器人技术公司(Maritime Robotics)的 “水手号”(Mariner)无人艇已被批准用于在该航线的运营。根据消息,自主无人船舶将在该航线上进行货物和设备的运输,以提供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运输解决方案。与现有的有人驾驶替代方案相比,自主无人船舶有助于提高运营成本、降低风险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美国将开工建造一艘新型氢燃料动力研究船
据国际船舶网3月3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一艘新的氢燃料研究船将按照美国船级社(ABS)入级要求进行建造。该船舶由Glosten公司设计,将采用新型氢燃料混合动力推进系统,该系统将氢燃料电池和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相结合以实现零碳排放运营。据悉,新推进系统对两种燃料的使用进行了比例设置,从而使该船能够只靠使用氢完成75%的航行任务,额外的动力由柴油发电机提供。该船长150英尺,配备了先进的仪器与传感系统,还设有顶尖的实验室,可实现多学科研究。
美国防部将重建和扩大国内的高超声速工业基地,为加速发展高超声速能力提供支持
据美国防部网站3月3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份总统决定(PD),将通过《国防生产法案》(DPA)第三章授权国防部重建和扩大美国国内的高超声速工业基地,为加速发展高超声速能力提供支持。该决定旨在针对吸气式发动机、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制导系统及高超声速系统的组成材料进行进一步生产和改善。据悉,美国防部正在利用该授权战略性地加速先进制造技术在吸气式发动机和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体系领域的转变。
美国防部发布有关“太空负责任行为准则”的最新指南
据SpaceNews网站3月3日消息,美国防部发布“太空负责任行为准则”最新指南。此次指南更新内容仅适用于军事行动,不适用于商业或民用太空活动。该指南列出5项原则:一是在太空中、从太空出发、往返太空和穿越太空时,尽量避免干扰其他太空物体;二是限制产生长期存在的太空碎片;三是避免产生有害干扰;四是保持安全间隔和安全轨迹;五是加强各方沟通增强太空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美国防部将为军事用户采购手机卫星直连服务提供支持
据breakingdefense网站3月3日消息,美国防部商业太空通信办公室(CSCO)计划建立一个合同工具,为军事用户采购手机卫星直连服务提供支持。该计划旨在增强偏远、无服务地区作战通信能力,并提供紧 急通信服务。美商业太空通信办公室主任克莱尔·格拉森表示,CSCO作为美国防部采购商业卫星通信服务和能力的唯一机构,将进行手机卫星直连服务和各作战司令部的需求匹配,并协助管理合同流程。据悉,美太空军计划于2023年向可连接卫星网络的移动通信供应商发起投标。
美太空军拟将基于商业公司技术为在轨卫星提供维护服务
据微视航天2月27日消息,美太空军拟将基于商业太空公司技术来制定一项卫星加油和维修能力计划。美太空司令部希望在人力、物理空间、合同和收购战略等内部结构中构建体系,为在轨卫星提供机动、加油和维修服务。据悉,美太空军拟利用在国会法案中新增3000万美元的太空机动和后勤拨款,开发使用在轨卫星维护服务的作战概念。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75批51颗“星链”卫星
据space网站3月3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运载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第75批51颗“星链”v1.5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4053颗。目前,大约有3245颗“星链”卫星在轨运行。据悉,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3年的第15次发射任务,也是第5次送入“星链”第二轨道壳。
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蓝藻从矿山废水中高效提取稀土的技术
据mining.com网3月3日消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蓝藻菌株从水溶液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技术,该技术可用于从矿山、冶金或电子垃圾的废水中回收稀土。蓝藻生物质中含有大量带负电荷的糖化合物,这些糖化合物会吸引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使这些离子与生物质结合。研究人员检测了12种蓝藻菌株对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铽的“生物吸附”潜力,其中发菜属的生物吸附效率最高,达到每克生物质吸附84.2-91.5毫克稀土元素。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废水酸碱度、蓝藻菌株种类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该技术有望用于稀土元素的回收以及矿山生物修复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前沿》(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期刊上。
特斯拉拟开发不用稀土、减少碳化硅用量的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据mining.com网3月3日消息,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2023年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上宣布下一代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将使用不含稀土的永磁电机,且电机效能不会减损。特斯拉表示,由于提高了传动系统的效率,在2017-2022年期间已将新Model 3驱动模块的稀土使用量减少了25%。此外,特斯拉动力系统工程负责人Colin Campbell表示,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下一代电动汽车将减少75%的碳化硅使用量,显著降低电动汽车制造成本。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高灵敏度应变—温度双模传感器
据TechXplore 3月3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使用钴基非晶丝的应变—温度双模传感器,能够通过单个传感器实现对应变和温度刺激的实时感知,而且不会出现交叉干扰。该传感器具有管状异质结构,由一个环绕着应变—磁感应转换单元的热电偶和具有高磁导率的钴基非晶丝组成。通过调节应变—磁感应转换单元的组件的机械模量,可以调整传感器的应变灵敏度。该双模传感器显示出高灵敏度、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实现了低应变检测限制和高精度温度感测。该传感器可用于早期疾病诊断、健康监测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超声波自动定位和多模态感官智能的软机器人感知系统
据机器人大讲堂3月6日消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出一种软体机器人感知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超声波传感器和柔性摩擦电传感器,具备远程对象定位和多模态认知能力。通过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反射的超声波来检测物体的形状和距离,该系统可以将机械手定位到适当的位置以抓取物体。同时,超声波和摩擦电传感器可以捕获物体的多种特征,如顶部轮廓、尺寸、形状、硬度和材料等,并将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分析,从而显著提高对象识别的准确性。该感知系统提出了一种简便、低成本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将定位能力与软体机器人中的多模式认知智能相结合,从而扩展当前软体机器人系统在工业、商业和消费者应用中的功能和适应性。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