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铁,单从物质的层面来看,其整体的价值一定体现在技术和材料上;但若从全维度,特别是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去看其价值,那一定离不开运营服务,说到底就是需要人去运营、去管理、去维护,这样高铁才能真正运作起来,实现它的价值。
“网络安全也是一样的道理,平台和管理流程在那儿,更多的是需要人去运营。”林双奇以高铁为例,语重心长地说出了安全业运营人才缺乏的问题:“不是说技术不重要,但业内很多企业、人员都侧重在技术层面的发展,比如平台建设、网络攻击、渗透等,而网络安全运营的人才却显得有些缺乏。”
林双奇表示,要在安全上有所作为,要真正做好“安全”两字,其实也需要思考如何将安全“运营”在各行各业,并让全民都具备安全意识。如果只靠安全从业人员去管理和支持,依旧是救火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隐患。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了,所以安全运营很重要”
除了对行业未来的侧重有着较大的抱负外,林双奇还分享了他在安全日常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认知。拥有二十多年安全工作经验的林双奇措辞温和、谈吐优雅,为笔者讲述了安全行业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和趋势。
(林双奇 某企业安全负责人)
和大多数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一样,林双奇在选择报考大学专业前对计算机并不怎么了解,只是觉得计算机或有可能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直到进入大学后,真正接触到了计算机,才发现原来这么个小盒子竟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其能包罗万象的同时还会不断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求知欲,因此对计算机充满着好奇和期待,并对计算机技术有着绝对的专注和向往。
林双奇介绍说,在大学里的计算机大多是单机或本地局域网,若要连接互联网则需要通过拨号实现,所以最早接触到和“安全”相关的概念,是那几个单机病毒。“我自己也研究过,原理并不复杂。当初最直接的解决方式也就是用杀毒软件,但技术的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没几年就千变万化了。像之后到了公司里,才几年的时间,公司里已经是全天候的宽带上网了,那自然病毒的侵害,安全的防护,也就不再是过去单机或局域网时的概念了。”
大学毕业后,林双奇来到了一家国企担任IT工程师,由于当初的网络安全不像如今这样被重视,所以企业对“安全”、对“防护”几乎没有准备,以至于在工作了没多久后,企业的服务器就被不法者当做中转站到处投放垃圾邮件了。
“一些管理员的默认账号没有及时修改,导致邮件的服务器被他人当做了中转站。当时突然之间发现公司上网速度变得很慢,因为大量的流量把公司宽带占用了,所以访问速度变慢,上网出现卡顿。幸好发现及时,并关闭了账户,否则万一被不法分子利用做些不好的事,对公司的名誉、形象都会造成损害。”
除了企业的服务器被当做中转站外,公司网页也出现过被攻陷的情况。经历了这些事后,不单单是林双奇,公司从上至下也明白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此在安全概念、安全意识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安全规划的建设就是从那时起开始重视的。说得现实点,不经历这些事,公司上下可能还像大学时那样只侧重于防病毒,对所谓的网络攻击、网络威胁一窍不通,没有这些失败的经验,公司也很难在安全上有更多的投入,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公司才明白,网络安全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层面。”
林双奇说,在国企工作的这十年里,也是中国网络安全萌芽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林双奇本人、国企和中国都是在与时俱进。在公司发生的诸多安全事件,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里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同样的问题,每家公司、每个行业,都是在这个安全萌芽的阶段里不断经历、不断成长的,这算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见证。
好在林双奇所在的国企算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因此对网络安全的敏感度要高于其他行业,也就在安全发展的意识上要领先于他家。时代、经历意味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齐全,网络安全分区的概念应运而生,传统IT仅仅只侧重于应用建设的观念得到了转变,网络安全需要被独立“对待”,需要有专员运营、专员维护,需要配备相应的工具、设施和体系,系统应用不再是唯一需要被关注的,网络安全也不再是辅助,而是需要被提到和系统应用一样的高度,需要公司上下每个部门都提高重视和警惕。企业不再只是“遇事后处理”,而是将网络安全当做了需要完善的体系、需要建设的机制,这是名副其实的进步,或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进化。
十年之后,林双奇来到了一家外企担任IT经理一职。到了外企后,让林双奇感触最深的,是国企和外企之间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像当下,国家三令五申在重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起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十几年之前,我所在的外企会对公司里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比如在面对‘捡到陌生U盘后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公司会有详细的行为指导,告诉员工该怎么处置这些可能会引发数据泄露的安全事件,这就是管理上的不同。当然,现在我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体系也越来越完备了,这是极好的现象。”
除了安全管理、安全意识上的不同外,在安全设备的更新频率上,比如设备支持到期后,就会毅然而然将这些设备退役,不论其性能如何,但同样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再试试看”、“再用用看”,这样的行为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
林双奇所在的外企也特别注重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优化。利用标准化工具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成熟度,有效降低企业正在面临的业务中断、信息泄露、运行安全。“确实如此,比如ISO 27001,这标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这么繁琐,本来一句话就能交代的事非要详细的记录下来,在这种体系下工作,工作量就会大大的增加,很多时候还会让人感觉不被信任,已经做了的事还要记录下来证明自己做了。但这些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严格的流程和记录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运营,也可以在关键时候快速找出是哪里掉的链子,也能在流程中体现各种事件的成因和薄弱点。”
所以,标准的清晰是为了指导企业更好的运转,而只有企业上下都能按着标准尽心尽意地去落实,标准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价值,企业才能稳定发展。林双奇表示,随着自己的职位越来越高,随着自己渐渐深入到了管理层,这些认知才越发显示出其智慧来,才明白,原来这样的习惯,无论对自身而言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担任集团IT负责人后,林双奇不再只着重于具体的事情,而是更多会做出策略性的安排,比如确保体系有效的运转起来,比如将IT部门的形象传达出去。由于IT和OT在这家外企里都属于他的工作职责,所以在公司里所接触的部门、员工要比一般IT负责人接触得更多,因此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便成了林双奇需要克服的关键点。
“作为管理层,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需要花在沟通上,这和过去‘只需完成自己的任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更多的是需要取得其他部门或管理层的理解,既要将自己部门的作用和价值解释清楚,也要理解其他部门的需要和目的,其中该如何平衡权益,该如何表达,则要看具体的尺度该怎么衡量。”
林双奇指出,沟通之前想清楚这三点很重要,“你的沟通对象是谁?”“你想表达什么问题?”“你想要达到怎样的成果?”沟通时,只有先衡量好了对象是谁,才知道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只有想清楚需要表达什么问题,才知道自己待会儿沟通时重点放在哪儿;同样,只有想明白需要达到怎样的成果,沟通时才不会漫无目的、天马行空,而是会围绕彼此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进退。
其中,林双奇觉得,“想清楚自己的沟通对象是谁”最为重要,因为对象可能没有IT技术背景,需要用对方听得懂得语言,在沟通前清楚对方的业务背景,或可使我们准备更充分,不至于在沟通时对方不理解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对不同的人讲述同样的内容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所以务必考虑清楚,你的沟通对象是谁。”
对业内的一些建议里,林双奇表示,一旦发现系统存在漏洞,应尽可能快的给予修复,对企业来说,漏洞修复可以理解为是运营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漏洞在特定环境下被利用的可能性小而不为,或修复漏洞可能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而怕去承担这样的责任,从而忽略了修复的必要性,往往就是这样的疏忽会为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这就像开始时提到的那样,技术固然重要,但运营一样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没有漏洞就不会存在网络安全风险。漏洞修复虽不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全部,但它始终举足轻重,并和企业的网络安全风险成正比。”
另一方面,林双奇认为,数据安全将会是国内接下去关注的重点,从国家全方位的政策来看,各行各业都需要在数据应用方面做好完善的防范措施并持续改进,近年来几起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钟,希望诸多同僚都能提醒自己所在的企业,不要步他人的后尘。
最后,林双奇再三呼吁道:“安全始于您,安全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他表示,不同岗位里,员工都得认清自己的角色,认清自己在安全上的作用,认清自己岗位需要承担的责任。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在脑海中时刻具有安全的观念,即不在任何“可能危害到安全的行为”上掉以轻心。同时,希望每一位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能多具备宣传意识,将安全的重要性传递给每个人。
用林双奇的话来说,能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看到我国在网络安全上和世界列强拉近差距,那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而这,大概就是一位网络安全人所拥有的最纯粹的觉悟和初心吧。
人物 | 日丰企业集团邵桂昌:“救火队员”的成长历程
齐心抗疫 与你同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