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t 是单元测试框架。Mockito 与 JUnit 不同,并不是单元测试框架(这方面 JUnit 已经足够好了),它是用于生成模拟对象或者直接点说,就是”假对象“的工具。两者定位不同,所以一般通常的做法就是联合 JUnit + Mockito 来进行测试。
入门
首先是配置 Mock 对象,看看例子怎么写的。
mock mock
mock
其中 mock 是模拟 List 的对象,拥有 List 的所有方法和属性。when(xxxx).thenReturn(yyyy); 是指定当执行了这个方法的时候,返回 thenReturn 的值,相当于是对模拟对象的配置过程,为某些条件给定一个预期的返回值。相信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明白所谓 Mock 便是这么一回事。
我们看到 List 为 Java.util.List 是接口,并不是实现类,但这不妨碍我们使用它作为我们的“打桩”对象,——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实现类,传入 mock(obj) 方法中。这里提到的是"打桩(Stub,也有人称其为“存根”)"的概念,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把所需的测试数据塞进对象中,适用于基于状态的(state-based)测试,关注的是输入和输出。Mockito 中 when(…).thenReturn(…) 这样的语法来定义对象方法和参数(输入),然后在 thenReturn 中指定结果(输出)。此过程称为 Stub 打桩。一旦这个方法被 stub 了,就会一直返回这个 stub 的值。
打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 static 和 final 方法, Mockito 无法对其 when(…).thenReturn(…) 操作。
当我们连续两次为同一个方法使用 stub 的时候,他只会只用最新的一次。
mock 对象会覆盖整个被 mock 的对象,因此没有 stub 的方法只能返回默认值。又因为,我们 mock 一个接口的时候,很多成员方法只是一个签名,并没有实现,这就要我们手动写出这些实现方法啦。典型地,我们模拟一个 request 请求对象,你被测试的代码中使用了 HttpSerevletRequest 什么方法,就要写出相应的实现方法!
request request
这里“打桩”之后,我们执行 request.getParamter("foo") 就会返回 boo,如果不这样设定,Mockito 就会返回默认的 null,也不会报错说这个方法找不到。mock 实例默认的会给所有的方法添加基本实现:返回 null 或空集合,或者 0 等基本类型的值。这取决于方法返回类型,如 int 会返回 0,布尔值返回 false。对于其他 type 会返回 null。
打桩支持迭代风格的返回值设定,例如,
i
i
i
i
第一次调用 i.next() 将返回 ”Hello”,第二次的调用会返回 ”World”。
上述我们一直在讨论被测试的方法都有返回值的,那么没有返回值的 void 方法呢?也是测试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 Mockito 要求你的写法上有不同,因为都没返回值了,调用 thenReturn(xxx) 肯定不行,取而代之的写法是,
objobj
Mockito 还能对被测试的方法强行抛出异常,
i i
i
如需指定异常类型,参见这里。
模拟传入的参数 argument matchers
拿上面的例子说,其中一个问题,
request
这里 getParameter("foo") 这里我们是写死参数 foo 的,但是如果我不关心输入的具体内容,可以吗?可以的,最好能像正则表达式那样,/w+ 表示任意字符串是不是很方便,不用考虑具体什么参数,只要是 字符串 型的参数,就可以打桩。如此方便的想法 Mockito 也考虑到了,提供 argument matchers 机制,例如 anyString() 匹配任何 String 参数,anyInt() 匹配任何 int 参数,anySet() 匹配任何 Set,any() 则意味着参数为任意值。例子如下,
mockedList outmockedList
再进一步,自定义类型也可以,如 any(User.class),另,参见《学习 Mockito - 自定义参数匹配器》 和 这里 和 这里。
获取返回的结果
一个问题,thenReturn 是返回结果是我们写死的。如果要让被测试的方法不写死,返回实际结果并让我们可以获取到的——怎么做呢?有时我们需要自定义方法执行的返回结果,Answer 接口就是满足这样的需求而存在的。
例如模拟常见的 request.getAttribute(key),由于这本来是个接口,所以连内部实现都要自己写了。此次通过 Answer 接口获取参数内容。
hash aswser
invocation
args invocation
hashargs
request
requestaswser
requestaswser
利用 InvocationOnMock 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取 mock 方法的调用信息。下面是它提供的方法:
getArguments() 调用后会以 Object 数组的方式返回 mock 方法调用的参数。
getMethod() 返回 java.lang.reflect.Method 对象
getMock() 返回 mock 对象
callRealMethod() 真实方法调用,如果 mock 的是接口它将会抛出异常
void 方法可以获取参数,只是写法上有区别,
invocation
args invocation
outargs
hashargs args
args
request
其实就是一个回调,——如果不是接口,是实现类的话,估计不用自己写实现。
验证 Verify
前面提到的 when(……).thenReturn(……) 属于状态测试,某些时候,测试不关心返回结果,而是侧重方法有否被正确的参数调用过,这时候就应该使用 验证方法了。从概念上讲,就是和状态测试所不同的“行为测试”了。
一旦使用 mock() 对模拟对象打桩,意味着 Mockito 会记录着这个模拟对象调用了什么方法,还有调用了多少次。最后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验证,即 verify() 方法。
verify() 说明其作用的例子,
mockedListmockedList
mockedList
verify 内部跟踪了所有的方法调用和参数的调用情况,然后会返回一个结果,说明是否通过。参见另外一个详细的例子。
request request
0
也就是说,这是对历史记录作一种回溯校验的处理。
这里补充一个学究的问题,所谓 Mock 与 Stub 打桩,其实它们之间不能互为其表。但 Mockito 语境中则 Stub 和 Mock 对象同时使用的。因为它既可以设置方法调用返回值,又可以验证方法的调用。有关 stub 和 mock 的详细论述请见 Martin Fowler 大叔的文章《Mocks Aren't Stub》。
Mockito 除了提供 times(N) 方法供我们调用外,还提供了很多可选的方法:
never() 没有被调用,相当于 times(0)
atLeast(N) 至少被调用 N 次
atLeastOnce() 相当于 atLeast(1)
atMost(N) 最多被调用 N 次
verify 也可以像 when 那样使用模拟参数,若方法中的某一个参数使用了matcher,则所有的参数都必须使用 matcher。
request request
1
在最后的验证时如果只输入字符串”hello”是会报错的,必须使用 Matchers 类内建的 eq 方法。
request request
2
其他高级用法,详见《学习 Mockito - Mock对象的行为验证》,主要特性如下,
参数验证,详见《利用 ArgumentCaptor(参数捕获器)捕获方法参数进行验证》
超时验证,通过 timeout,并制定毫秒数验证超时。注意,如果被调用多次,times 还是需要的。
方法调用顺序 通过 InOrder 对象,验证方法的执行顺序,如上例子中,如果 mock 的 get(0) 和 get(1) 方法反过来则测试不通过。这里 mock2 其实没有被调用过。所以不需要些。
verifyNoMoreInteractions 查询是否存在被调用,但未被验证的方法,如果存在则抛出异常。这里因为验证了get(anyInt()),相当于所有的 get 方法被验证,所以通过。
verifyZeroInteractions 查询对象是否未产生交互,如果传入 的 mock 对象的方法被调用过,则抛出异常。这里 mock2 的方法没有被调用过,所有通过。
参见《用mockito的verify来验证mock的方法是否被调用》:
看mockito的api时,一直都不清楚veriry()这个方法的作用,因为如果我mock了某个方法,肯定是为了调用的啊。直到今天在回归接口测试用例的时候,发现有两个用例,用例2比用例1多了一个 mock 的步骤,不过最后的结果输出是一样的。由于代码做了修改,我重新 mock 后,其实用例2中对于的步骤是不会执行的,可测试还是通过了。仔细查看后,发现mock的方法没有被调用,所以用例2和用例1就变成一样的了。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个需求:单单通过结果来判断正确与否还是不够的,我还要判断是否按我指定的路径执行的用例。到这里,终于领略到了mockito的verify的强大威力,以下是示例代码:
若调用成功,则程序正常运行,反之则会报告: Wanted but not invoked:verify(mockedList).add("one"); 错误。
感觉 verify 会用的比较少。
Spy
spy 的意思是你可以修改某个真实对象的某些方法的行为特征,而不改变他的基本行为特征,这种策略的使用跟 AOP 有点类似。下面举官方的例子来说明:
request request
3
可以看到 spy 保留了 list 的大部分功能,只是将它的 size() 方法改写了。不过 spy 在使用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问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 spy。
总结例子
出处在这里。
request request
4
其他高级话题
如果没有 JUnit,可以使用 Mockito 的 @Before 的注解,进行一些前期的初始化工作,
request request
5
如果有 JUnit,则无需 @Before,但要修改 JUnit 默认容器,
request request
6
在 JUnit 中有很多个 Runner ,他们负责调用你的测试代码,每一个 Runner 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你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 Runner 来运行你的测试代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