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关注~不迷路!
回复“45396”获取该标准pdf版资料。
福利!!!!五一期间没来得及看的小伙伴可点击查看哦~
标准
分享
GB/T 45396-2025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
本文件提出了政务数据处理安全框架,规定了安全制度规范要求、安全技术防护要求和安全运行管理要求。
适用于规范政务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的政务数据处理活动,以及主管(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注:以下文本分析含AI识别分析内容,注意甄别!)
一、标准速览
标准名称:GB/T 45396-2025 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
实施时间:即将实施(2025年10月01日)
标准概述:在数字化浪潮中,政务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处理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GB/T 45396 - 2025《数据安全技术 政务数据处理安全要求》的发布,为政务数据处理安全提供了全面、细致且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为政务数据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
该标准适用于政务部门、技术支撑机构以及主管(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全面涵盖政务数据处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与评估,从制度、技术、运行管理等多维度保障政务数据安全,是政务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二、安全制度规范要求:构建坚实的制度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明确分工,协同保障安全
建立多层次安全组织,决策层统筹规划,管理层协调推进,执行层负责落实,协作层提供支持,监督层确保合规。各层级职责清晰,共同构建起政务数据处理安全的组织架构,使数据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2.制度体系:完善制度,规范数据处理流程
涵盖安全方针、发展规划、数据资产管理、分类分级保护等多方面制度,明确安全负责人与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职责。同时,严格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密码应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政务数据处理全流程有章可循。
3.委托管理:强化约束,保障数据安全可控
委托方审慎选择受托方并签订合同,明确权责。受托方需建立安全组织和人员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委托方定期审查、审计受托方,促使其严格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4.个人信息保护:严格规范,守护个人隐私权益
在法定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收集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全面保障个人知情权和同意权,建立撤回机制,并定期开展合规审计,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安全技术防护要求:多环节技术防护,确保数据安全
1.数据收集:严格把关,保障数据源头安全
具备分类分级、加密、校验等能力,鉴别数据源身份,防止超规模收集。详细记录收集过程,确保数据收集合法、合规、准确,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
2.数据存储:多重防护,保障数据存储安全
依据数据类别和级别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通过安全隔离、授权访问、加密、脱敏等手段,确保数据存储安全。同时,严格管控存储时效性,详细记录存储过程,防止数据泄露与丢失。
3.数据使用:细粒度控制,保障数据使用安全
采用数字签名、多因素身份鉴别等技术,严格控制数据接口访问。全面记录使用过程,实时分析异常行为,有效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确保数据使用安全合规。
4.数据加工:注重隐私,保障数据加工安全
明确加工规则,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具备密文计算验证和日志存证能力,实时监控加工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确保数据加工过程安全可靠。
5.数据传输:加密传输,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对传输节点进行身份鉴别,部署安全通道并采用密码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具备冗余和重连能力,详细记录传输过程,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安全、可追溯。
6.数据提供:严格审核,保障数据共享安全
对供需双方进行身份鉴别,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严格遵循数据共享规定。针对不同共享方式制定相应安全策略,详细记录提供过程,确保数据共享安全可控。
7.数据公开:谨慎审查,保障数据公开安全
依据数据类别和级别执行保护措施,建立公开目录并严格检查内容。采用技术手段实现数据溯源,详细记录公开过程,防止重要数据和敏感信息泄露。
8.数据销毁:彻底删除,保障数据销毁安全
建立不可逆删除机制,明确不同类别数据的删除方式。及时删除无用数据,详细记录销毁过程,确保数据彻底销毁,无法恢复,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四、安全运行管理要求:全流程管理,保障数据安全运行
1.基础环境:筑牢根基,保障政务外网安全
政务数据基础设施部署于政务外网,定期开展安全检测和演练,严格限定专人管理最高权限,为政务数据处理打造安全稳定的基础环境。
2.数据处理:规范流程,保障数据处理合规
定期复核数据收集环节,评估网络服务性能,确保数据收集合法、正当、一致。严格管理数据接口,建立算法安全评估机制,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安全管理。同时,规范数据删除和备份操作,确保数据处理全流程安全、合规。
3.合规评估:定期审查,确保符合安全规范
定期开展政务数据安全合规评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技术防护和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形成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政务数据处理活动符合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按规定定期开展政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向主管部门报送报告,详细说明处理的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情况、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前制定防范策略。
5.风险监测:实时监测,快速响应风险隐患
对政务数据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数据安全缺陷和漏洞等风险,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态势感知:智能监测,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建设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运用智能监测技术,对数据异常和数据处理活动异常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阻断高危操作,有效提升政务数据安全防护的监测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7.预警通报:及时通报,协同应对安全事件
建立政务数据安全预警通报机制,发现数据安全事件及风险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核实和处置,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8.应急处置:完善预案,高效应对安全事件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及时告知用户并向主管部门报告,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和影响。
9.事件上报:快速上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针对重大紧急的数据安全事件,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同步开展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10.溯源分析:深度溯源,修复安全漏洞隐患
采用技术手段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溯源分析,准确找出攻击初始源头,还原完整攻击路径,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1.安全审计:严格审计,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定期或基于事件触发对政务数据处理的日志记录进行安全审计,依据审计结果深入分析、核实和整改问题,强化对政务数据处理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
12.社会监督:鼓励监督,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建立数据安全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置相关投诉举报,保护投诉人和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公开处理进度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政务数据处理安全工作的不断完善 。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